中國傳統器樂吹打樂之一種。流行於山西省北部五臺、定襄、原平、忻縣、靜樂一帶。當地稱民間鼓樂班子為鼓房、鼓班、八音會等。晉北鼓樂經常演奏的曲目有《八大套》、《大得勝》和各種散曲。

  晉北鼓樂歷史悠久。據五臺縣縣誌記載,五臺縣城關附近的民間吹打樂藝人曾在“康熙二十有二年(1684)春二月,皇帝西巡清涼山為太皇太後祈景”時演奏。《八大套》約產生於清代光緒初年(約1875),是由五臺縣槐蔭村醫生趙承貴收集整理而成,以後又經過幾代藝藝人在演奏中不斷加以補充改編,流傳至今。其中包括《青天套》、《推輾軸套》、《粉妝臺套》、《十二層樓套》、《勸金杯套》、《大罵漁郎套》、《鵝郎套》、《箴言套》,所用曲牌共60餘首。《大得勝》是用鑼鼓段把多個曲牌聯綴成套的1首大型套曲。

  晉北鼓樂使用的樂器,有管子、嗩吶、海笛、笙、梅笛、簫等,打擊樂器有堂鼓、小鼓、小镲、大镲、大鑼、雲鑼等。有的樂隊以管子為主要樂器,有的以嗩吶為主奏樂器,形成瞭兩種不同的鼓樂風格。

  晉北鼓樂原采用工尺譜記譜,當地藝人把 E調叫做“本調”(這與所用樂器大都是E調有關),常用E、B、A調。所用工尺譜的唱名,是樂器上各個音孔的固定唱名,轉調時,各音孔的唱名不變,可以說這是一種“以E調為本調的工尺譜固定唱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