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詩人。字敬之,自號女幾野人,又號溪南詩老。福昌(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年25,讀白居易《諷諫集》,“一日便能背誦”(《中州集·辛願傳》),從此發憤讀書。喜杜詩韓文,精於《春秋》三傳和佛經。為人放達無拘,麻衣草履,在達官貴人中笑談豪飲,旁若無人。後因河南府尹誣陷同僚,受牽連下獄。出獄後,生活困窘。金末兵亂,在顛沛流離中死去。

  辛願是元好問三知己之一。元好問稱其“作文有綱目,不亂;詩律深嚴而有自得之趣”,“其枯稿憔悴悴、流離頓踣,往往見之於詩”(《中州集·辛願傳》)。如《亂後》詩:“兵去人歸日,花開雪霽天。川原荒宿草,墟落動新煙。困鼠鳴虛壁,饑烏啄廢田。似聞人語亂,縣吏已催錢。”感時傷亂,頗有代表性。其他如《函關》、《隆德故宮》、《亂後還三首》等,往往類此。又有“院靜寬留月,窗虛細度雲”、“鶯銜晚色啼深樹,燕掠春陰入短墻”、“波搖朗月浮金鏡,嶺隔華星斷玉繩”等佳句,劉祁贊之為“真處士詩”(《歸潛志》卷二)。

  金末詩壇批評風氣不正,有的自我吹噓,有的阿諛奉承,辛願論詩卻“敢以是非白黑自任”,“片善不掩,微颣必指,如老吏斷獄,文峻網密,絲毫不相貸”(《中州集》卷十)。

  辛願詩原有數千首,今僅存20首,收入《中州集》卷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