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散文傢、詩人。字皋羽,晚號晞發子。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縣)人。19歲時,應進士試不第。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起兵,他率鄉兵數百人投效,署諮議參軍。文天祥被俘遇難,他不仕元,漫遊兩浙以終。

  南宋亡國前後,散文煥發光彩,謝翱是其中代表作者之一。黃宗羲讚揚他的文章,是天地間的“至文”(《吾悔集》卷一《謝皋羽年譜·遊錄註序》)。他的《登西臺慟哭記》,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為哭祭文天祥而作,曲折地表達瞭他他滿腔沉痛悲憤之情,感人至深。他的寫景之文,如《遊赤松觀羊石記》寫羊石群象,形神俱肖;《金華洞記》寫洞中靈怪,形象生動。其文風格峭勁,得力於柳宗元的散文。

  謝翱詩傳於今者約200餘篇。其中《宋鐃歌鼓吹曲》、《宋騎吹曲》,寫宋太祖建國時“東征西討之事”,“文句炫煌,音韻雄壯,如使人親在短簫鼓吹間”(吳萊《淵穎吳先生文集》卷十一《宋鐃歌騎吹曲序》)。他的《鴻門宴》似李賀,《效孟郊體》似孟郊、賈島。古體中往往有詞旨隱諱不易索解者,如《冬青樹引》。近體則多沉鬱憤慨之情,如《重過二首》寫宋陵春草,面目全非,有“聞說就中誰最泣,女冠猶有舊宮人”之句,表達瞭遺民對故國的懷念;《懷峨嵋傢先生》寫參政傢鉉翁被羈北方,有“魂夢來巴峽,衣冠老代州”之句,表達瞭對遺老的懷念與尊敬。他的詩文,在清初和清末的反清鬥爭中曾產生過積極影響。

  謝翱著書甚多,今存《晞發集》、《晞發遺集》,有《國粹叢書》第2集本,又有清平湖陸氏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