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紡織工藝美術品。1959年在新疆民豐北大沙漠漢代尼雅遺址中出土,共兩塊蠟染藍地白花棉佈。一塊殘長80釐米,寬50釐米,上有圓點和鋸齒紋花邊及米字網格幾何紋。另一塊殘長89釐米,寬48釐米,紋樣結構新穎,採取短形分割劃分裝飾區,中央的大矩形似是佛像(已殘,不清),四周為裝飾邊,右邊的裝飾邊為小方格裝飾帶,靠外為內飾人物的一排方形畫面,出土時僅存底角一半身裸女像,大矩形底邊為一長龍和小鳥及獸紋的寬裝飾帶。這些相互隔離的形象,由矩形框架統一於一體,比例權權衡極為得體。這兩塊棉佈都是用蠟防工藝描染而成,是中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蠟染棉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