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生產過程中從最初原始片到印洗出最終放映拷貝的程式和技術。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的原底片上是與實物黑白相反、色彩互補的負影像,必須印洗與實物相同的正像拷貝才能放映。然而,電影原底片和照像底片不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歷史價值,一旦損壞,會造成重大的損失(特別是紀錄片)。故一般均不用其直接印製大量發行放映拷貝,而是採用通過翻正步驟翻制第2代底片(翻底片)的方法來印洗大量拷貝(見翻正片 翻底片),這就是影片複製的過程。複製不僅是為瞭保護作為珍貴資料的原底,而且也也為瞭滿足大量生產的需要。

  復制在技術方面可分為黑白片復制和彩色片復制兩種。黑白片復制技術比較簡單,質量容易控制。隻要技術上遵循一定規律,嚴格控制復制過程,往往可從復制的翻底上印洗出與原底拷貝質量幾無差別的翻底拷貝。

  彩色片通過復制技術,也可印洗黑白放映拷貝,方法是從原底上用全色性翻正膠片印洗黑白翻正片,再經過翻底印洗黑白拷貝。或者用彩底印制彩色正片,然後把這個印好的正片在黑白顯影液中加工成黑白翻正片,以後的過程與上同。

圖1 黑白片復制程序 1 原底片 2 翻正片(為瞭保證層次特別是亮部層次少受損失,翻正比普通拷貝密度大、反差小) 3 翻底片 4 翻底拷貝 5 原底拷貝

圖2 彩色片復制黑白片的程序 1 彩色原底 2 黑白翻正(為瞭保證層次少受損失,必須采用全色性膠片) 3 黑白翻底 4 黑白拷貝 5 彩色拷貝

  影片上聲音的復制方法,當今都用磁帶錄制原聲底,然後從原磁底轉錄光學聲底,用其印制發行拷貝(見電影錄音)。

  彩色片復制比較復雜,要求更為嚴格。由於各種原因,翻底拷貝較之原底拷貝在彩色還原方面容易出現明顯的失真。影響彩色片復制質量的因素有3:①反差規律。反差規律是選擇原底片、中間片和拷貝片正確配合的原則。最佳放映反差系數為1.5,即放映反差以高於景物反差的1.5倍為宜。這是因為如果放映反差為1.0時,放映時影調平軟,會使人眼感到難於接受。因此,在復制過程中要使用如下的反差規律使底片、中間片、和拷貝片,以及反轉片等匹配到最終放映反差系數1.5:

  原始素材片反差系數×印制材料反差系數=最終放映反差系數

②彩色還原。由於染料的有害吸收,彩色片復制過程會使拷貝片彩色飽和度降低。在采用沒有色罩的反轉正片復制原始反轉正片時,此種現象非常明顯,當復制到第3代影片時,彩色質量已極為低劣。使用具有校正有害吸收色罩的底片和中間片,第3代復制片尚能獲得較好的彩色質量。③顆粒度與清晰度。影片復制將不可避免地使顆粒度增加,清晰度降低,因此用於復制的中間片,大都是感光度很低的微粒膠片。要保證最佳顆粒度和清晰度,原底片和中間復制片都必須正確曝光,並采用逐格印片方式。如需縮小與放大,則應將縮小(如35毫米→16毫米)安排在復制過程的最後階段,而放大(如16毫米→35毫米)則應安排在復制過程的最早階段。

  底-正法和反轉法常規復制 從原底片上印制翻正片和翻底片,再印洗放映拷貝,或直接印制反轉翻底片印洗放映拷貝。

底-正法和反轉法常規復制

原始反轉正片復制

  原始反轉正片復制 有些影片(多數為16毫米)是采用直接反轉成與景物相同的正像的膠片拍攝的,這種原始反轉正片的復制方法在國外比較普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制片也采用此種方法。

  改變影片寬窄規格的復制 為瞭滿足各種規格放映設備的需要,要求復制各種不同寬窄規格的影片,如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常8毫米、超8毫米(見縮小與放大)。

  從壓縮影像寬銀幕影片復制普通銀幕影片 當從寬銀幕壓縮影像的畫面復制普通銀幕非壓縮影像時,會失掉畫面兩邊的景物,而有時這些景物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下圖a)。為此,要采用搖-掃印片法,即光學印片機的變形鏡頭可作橫向移動,就像拍攝影片時,攝影機追隨被攝對象搖攝一樣,這樣就能使原底景物中的重要部分保留在復制片上(如下圖b)。

a 用固定變形鏡頭印片復制的非壓縮畫面,兩邊景物被擠出畫面 b 用平移變形鏡頭搖-掃印片復制出的非壓縮畫面,選擇瞭適當的構圖

保存性影片復制

染印法影片復制

  保存性影片復制 由於彩色片染料在長期保存中容易退色,不如黑白銀影像穩定,因此有時將其復制成黑白分色翻正片保存。分色翻正片是將彩色原底分別用藍、綠、紅3原色濾光片印在3條全色性黑白微粒膠片上面制成的,這樣就獲得與原底3感色層相對應的黑白正像。使用這種翻正片印制彩色中間翻底片同樣需要通過紅、綠、藍濾光片進行3次曝光。

  染印法影片復制 染印法生產大量發行拷貝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以及染料穩定性較好不易退色等優點。這種加工方法是制作印色模片(分平版、浮雕兩種),將染料直接疊印在空白片上,類似彩色印刷(見染印法)。

  翻譯片復制 供國際交流用的影片復制素材包括彩色中間片(或反轉翻底片)及國際通用的音樂、音響效果混合聲帶片。譯制時由配音演員按銀幕上外國演員的口型動作及感情色彩配錄成所需語種的對白聲帶片,然後將這條對白聲帶片與上述國際通用的音樂、效果聲帶片混錄成翻譯語種的磁性聲帶片,再轉錄成光學聲帶底片以印制翻譯片發行拷貝。

  電視轉拍及“磁轉膠”影片復制 從電視或錄像磁帶上復制影片,需要采用一種轉換技術,比較簡單而又普遍采用的技術是用影片直接拍攝電視或磁帶錄像機監視器屏幕上的影像,即將來自電視攝像機或磁帶靈像機的訊號,顯示在一臺高質量陰極射線管屏幕上,再用一臺和電視訊號同步的高速拉片電影攝影機將影像攝錄在膠片上。既可攝制成負像也可攝制成正像。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經濟實用,但清晰度較差。隨著高清晰度電視的研制,這一問題逐步得到改善。此外,還可用以電子束或激光進行磁轉膠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