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在這裏,考古發現瞭不少新石器時代遺物,在一些泥制器皿上刻著優美的花紋。南斯拉夫是個多民族的國傢,它的美術也是多樣化的。9世紀後相繼建立瞭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民族國傢,從此進入瞭封建社會。

  塞爾維亞美術 在斯特凡·杜尚統治時,國傢強盛,文化藝術極其發達。這時,在政治上已擺脫瞭拜占庭影響,12世紀典型的建築物有斯都傑尼查的聖母升天教堂((1183~1196)。14世紀更為出色的建築物是格拉切尼查的聖母教堂(1315~1321)和克魯什瓦茨的聖斯特凡教堂(1370~1374)等。12~13世紀教堂壁畫也得到瞭相應的發展,基本上分為兩種風格:一種是拜占庭式的;另一種是更有生活情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塞爾維亞式的。屬於第一種是馬其頓的涅列澤的巴傑列依蒙教堂壁畫《哀悼基督》、《基督變容》(1164)。屬於第二種風格的如米列舍夫教堂的壁畫(1235)。在這些壁畫裡還可以看到國王弗拉基斯拉夫和他的親人的肖像。13世紀下半葉,蘇波江尼的三聖教堂壁畫更為出色,這是典型的塞爾維亞壁畫,具有題材廣泛、人物生動、風格粗獷等特點。14世紀最出色的壁畫是代江尼的基督教堂壁畫(1327~1350)。14世紀塞爾維亞同時發展瞭細密畫和木板聖像畫。1389年科索沃戰役後,塞爾維亞臣服於土耳其蘇丹。此後,塞爾維亞美術開始走向衰落。

米列舍夫教堂壁畫

  克羅地亞美術 克羅地亞同樣具有悠久的藝術傳統,在沿海地區早期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8~15世紀是中世紀時期。9~12世紀在亞得裡亞海沿岸的達爾馬提亞建造瞭不少石頭砌成的教堂。12世紀末出現瞭羅馬式的宗教和世俗建築物。14世紀在威尼斯的影響下,沿海地區開始建造哥特式的教堂和公用建築物。克羅地亞的建築,在沿海地區受意大利的影響,而在北部則受中歐地區的影響。著名的哥特式建築物有薩格勒佈大教堂(13~15世紀)。在8~15世紀期間,雕塑與繪畫也得到瞭相應的發展。在斯普利特的一個教堂(1214)有兩扇刻有25塊精致木雕的門,從這些木雕可見當時克羅地亞的雕塑水平。

  15~18世紀,克羅地亞進入瞭文藝復興時代,沿海地區的藝術中心之一是杜佈洛夫尼克,而在內地由於土耳其人的入侵,後來又遭到哈佈斯堡王朝的統治,建築並未得到很大的發展。在沿海地區的文藝復興建築有杜佈羅夫尼克的貴族宮(1435~1460),另一座著名建築物是舍別尼克教堂(1431~1536)。以上兩座建築物的設計者都是J.達爾馬基涅茨。17世紀起,在意、奧等國影響下興起瞭巴洛克風格。著名的巴洛克建築物有:薩格勒佈的聖葉卡特林娜教堂(1620~1632)與杜佈洛夫尼克的巴洛克教堂。15~19世紀,雕塑與繪畫的發展也與人文主義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著名的建築師達爾馬基涅茨也是一位雕塑傢,他在舍別尼克的教堂東正面上方雕刻瞭一系列尺寸很大的人物頭像,有男女青年人、老人等頭像。15世紀,杜佈洛夫尼克也是當時的繪畫中心之一,在這裡有許多畫傢創作出大量頗有世俗情趣的作品,其中有一幅《聖母子》的三聯祭壇畫很生動,它的作者是L.道佈裡切維奇。在斯洛文尼亞中世紀時期較為出名的建築物,如普圖伊的聖母教堂(約1390~15世紀初)和索勒恰瓦教堂(1461~1485),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物,這說明,斯洛文尼亞較多地接受西歐美術的影響。

舍別尼克教堂

  南斯拉夫現代美術開始於19世紀,特別是1848年歐洲革命運動以後,在塞爾維亞湧現出第一代現實主義畫傢。他們的作品不僅面向現實生活,並且充滿瞭愛國主義的激情。在當時,肖像畫、歷史畫都很突出,早期的代表人物有D.阿夫拉莫維奇。G.伊萬諾維奇主要從事大型紀念碑雕塑。

  19世紀克羅地亞的繪畫主要代表有:F.克克列茨、A.伊維柯維奇等人。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雕塑傢I.梅斯脫維奇開始初露鋒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已經是一位多產藝術傢。

  斯洛文尼亞美術 在14~16世紀曾有過精美的壁畫,但是由於長期在奧匈帝國控制下未能得到正常發展。直到19世紀下半葉才真正湧現出第1 批有影響的藝術傢舒比茨弟兄等人。他們堅持現實主義道路,創作出一系列優秀的作品。1900年,在斯洛文尼亞出現瞭一個由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傢們組織的薩瓦社。這個組織強調在藝術上排除德國影響,發揚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著名畫傢I.格勞哈爾是該組織的重要創始人之一。19世紀,斯洛文尼亞的版畫也很出色,F.特拉特尼克的版畫作品有著鮮明的社會和時代色彩,素描《寡婦》、《私生子》以及政治漫畫《薩格勒佈的訴訟》都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南斯拉夫統一後的美術 1918年12月4 日正式成立瞭統一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南斯拉夫的美術流派紛呈,由於西方現代派藝術的影響,湧現出不少不同風格的畫傢、雕塑傢。

  南斯拉夫雕刻最有特色、最有成就,這方面人才輩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除瞭最有名望的梅斯脫維奇外,還有A.奧古斯丁契奇、S.斯托揚諾維奇、F.克爾申尼奇、I.洛澤察。斯托揚諾維奇的代表作有青銅雕《拿罐子的姑娘》(1928)。克爾申尼奇創作的大理石雕《覺醒》(1943)、《女歌手》(1943)頗有抒情氣息。洛澤察的傑作青銅雕《背皮囊的婦女》(30年代),表現瞭勞動人民忍辱負重的性格。統一後的繪畫,基本上有兩大潮流:一派是主張學習西方各流派;另一些則主張學習民間藝術,於是產生瞭很有特色的稚拙派藝術。長期住在法國的M.米魯諾維奇,顯然受到P.塞尚的影響,代表作有《有提琴的靜物》(1931)和《亞得裡亞海之風》(1940)。在薩格勒佈有一個三人派,它由F.別采奇、J.米舍依和L.巴比奇組成。其中巴比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繪南斯拉夫風光,強調土生土長的藝術。斯洛文尼亞的畫傢多受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如B.亞卡茨的作品有著表現主義的激情,甚至神秘象征的因素。從印象派一直到抽象派在南斯拉夫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南斯拉夫從30年代起就提倡版畫藝術,在反法西斯的戰鬥年代裡,版畫得到瞭發展。著名的版畫傢有M.代道尼、Д.安德烈耶維奇-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