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音響(包括樂音與噪音)錄音,再通過音響機件予以加工合成的“音樂”。屬現代派音樂的一種。具體音樂的特點是將音樂的概念擴大到包括一切自然音響。最早的創始人是法國工程師P.謝菲爾。1948年,他在法國國傢廣播電臺實驗室進行瞭實驗,所用的素材包括噪音、火車聲、人聲、打擊樂聲及其他。謝菲爾將這些音響的錄音帶分別處理,通過快速或慢速播放、倒放,加進回聲混響效果,又進行剪接,除去不需要的部分,最後混錄成新的磁帶作為成品播放。其早期作品有《鐵路練練習曲》、《墨西哥之笛》等,以後謝菲爾又與P.亨利合作有《單人交響曲》等(見現代主義音樂)。

  具體音樂出現以後,在法國、美國、德國、日本均有人相繼仿效,較知名的有O.梅西昂、P.佈萊茲、黛敏郎等人。電子音樂興起後,具體音樂的特點(即在音樂中使用噪音及自然音響)即被電子音樂所吸收,兩者的差異隻在於具體音樂使用自然音響,而電子音樂直接用電子器件將所需音響制作出來,在聽覺上難以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