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作傢。1926年6月14日生於漢堡,父親是園藝工人。青年時代學過電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被征入伍,1945至1949年在波蘭戰俘營。1949至1952年在格賴夫斯瓦爾德入工農中學,1952至1956年在柏林洪堡大學攻讀日爾曼語文學。畢業後曾任大學助教、《新德意志文學》雜誌編輯。後為職業作傢。他的創作活動始於文藝評論。1962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南海拾零》,其中《探病》和《寒冬》是體現作者幽默風格的佳作。長篇小說《大禮堂》(1965))曾引起文壇註目,它運用現代小說藝術的多層次結構、內心獨白、回憶等手法,表現瞭一群工農學院的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成長道路。作者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現實生活中的弊端的批判,同時也是對新制度的肯定。小說出版後被譯成多種外文,並被改編成劇本。197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版權頁》在批評界引起爭論。它描寫一個即將被任命為部長的畫報主編對自己20年來的生活進行回憶和檢討,表現瞭一個少年在新政權下的成長。長篇小說《停留》帶有自傳性質,作者稱它為“德國教育小說”。作品描寫一個18歲的德國士兵於1945年在波蘭戰俘營裡被懷疑為戰犯而入獄,這段經歷使他認識到,每一個人的言行無論對己對人都應該問心無愧。

  康德於1973年獲國傢一等獎金。現為德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作傢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