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琴傢,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其父為西漢成帝太樂令。桓譚博學多藝,精於琴,喜好新興的音樂。東漢建武年間,他由大司空宋弘推薦,官拜議郎、給事中。據《後漢書·宋弘列傳》記載,光武帝宮宴,常令桓譚彈琴,尤其愛聽他彈奏的“鄭聲”。宋弘聽瞭很不高興,指責桓譚說:“吾所以薦子者,欲令輔國傢以道德也。而今數進鄭聲,以亂雅頌,非忠正者也。”後來,光武帝大會群臣,又讓桓譚奏琴,桓譚見宋弘在座,舉止失措,光武問其故,宋弘離席奏稱:“臣所以薦桓譚者,望能以以忠正導主,而令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

  桓譚對俗儒常加以非議,引起不少人的反對,故多見排抵,又因他反對讖緯迷信,光武帝認為他不遵守聖賢之道,險遭處斬,在貶出六安郡丞的途中病卒。桓譚著有《新論》29篇,早佚。其中《琴道》一篇僅完成第1章,後肅宗令班固續成。現傳《新論》為後人所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