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奧地利、德國民間舞蹈。曾譯圓舞。一種節奏為三拍子、雙腳交替滑行的舞蹈。18世紀後半葉出現於城鎮舞會,後進入宮廷,但仍在城市和民間流行。關於這種舞的來源,舞蹈史傢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它的前身是沃爾塔;也有的認為它源於德國舞蹈阿勒芒德;但比較普遍的看法是由上奧地利阿爾卑斯的農民舞蹈連德勒發展而來。作為一種舞會舞蹈,跳華爾滋的男女舞伴面對面站立,一手相握,一手托腰、扶肩,互相保持典雅的姿勢,比過去的舞會舞蹈那種舞伴同方向攜手的姿勢更便於舞伴間的感情交流;同時,,由於它沒有規定的復雜花樣,隻是以一種平穩的滑行步法連續旋轉,形式自由,便於發揮,容易掌握,因而在19世紀壓倒瞭一切舞會舞蹈,風靡瞭歐美各國。至今,它仍是交誼活動中一種有生命力的舞蹈。它的音樂輕快活潑,旋律流暢,節奏鮮明,許多世界著名作曲傢,如F.舒伯特、F.F.肖邦和蘭納、J.施特勞斯[ID=shi_f]父子等人,都創作瞭大量的華爾茲舞曲,其中尤以施特勞斯父子的華爾茲舞曲著稱於世。許多芭蕾,如《天鵝湖》、《睡美人》等都采用瞭華爾茲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