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烏孜別克族散居在新疆伊寧、烏魯木齊、塔城、喀什、莎車、葉城等地,大部分在城鎮與其他民族雜處,約12000餘人(1982),其語言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有拼音文字,但在新疆的烏孜別克人通用維吾爾語文。

  民間文學是烏孜別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民間故事,其他還有敘事詩、歌謠、笑話、諺語等。

  歌頌勞動、友誼、愛情,頌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反對壓迫、反對侵略是烏孜別克民間文學學的基本主題。

  民間故事有歷史故事、生活故事、動物故事、愛情故事、趣聞軼事等,內容豐富,滲透著樂觀主義精神和為實現願望不屈不撓的鬥爭意志。《有手藝的青年》、《巴赫拉姆和西爾紮德》是對勞動和創造、對勞動者高尚的品格和思想情操的頌歌;揭露帝王汗暴虐無道的故事《英雄三兄弟》、《暴君》、《愚蠢的國王》,顯示瞭人民的英勇、機智,嘲諷瞭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會說話的夜鶯》、《克穆買提和祖姆萊提》、《穆克比勒擲石手》、《曲與直》塑造瞭戰勝兇殘邪惡勢力,無私無畏,毫不動搖的英雄形象;《齊亞德巴圖爾》、《約斯那巴特公主》歌頌瞭堅持正義、反抗暴政中勞動人民相互關懷的親密友誼;《巴依和喀孜》揭露瞭封建制度與宗教迷信的荒謬;寓言故事《狐貍與大雁》、《狐貍的禮物》揭示瞭謊言與欺騙絕對不能長久;《貓、狗和松鼠》說明力量不在大小,隻要同心協力就能取得成功。此外,機智幽默故事《阿凡提的故事》,長久以來,也在烏孜別克族中廣泛流傳。

  敘事詩有《阿依蘇羅》、《阿爾孜古麗》、《西琳與希凱》、《昆都茲和優勒都孜》、《郭爾·歐克利》等等。這些作品多是來自民間口頭創作,經整理加工成為書面文學,又回到民間被群眾廣泛傳誦。如《郭爾·歐克利》,不僅在烏孜別克人民中,在土庫曼、阿塞拜疆以及其他民族中也有流傳。它通過英雄郭爾·歐克利反對侵略、保衛祖國的英勇鬥爭,反映瞭烏孜別克人民熱愛祖國、仇恨敵人的感情,歌頌瞭真誠的友誼和崇高的理想。作品塑造瞭郭爾·歐克利、艾山、艾外孜、尤努斯帕利、古勒切赫萊、茜比勒伊力等英雄的群像。

  烏孜別克族的書面文學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由於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生活、社會習尚、哲學宗教、語言文字等諸方面的原因,烏孜別克與同屬突厥語族的維吾爾等族,在作傢文學,特別是古典文學方面,存在著互相交織,互相滲透、影響,密切難分的情況。古典詩人阿塔依、薩卡克、魯提菲等的優秀詩篇在烏孜別克14、15世紀的文壇上就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偉大的作傢和詩人納瓦依以其文學創作上的輝煌成就──《五部詩集》及《四部詩集》等大量作品為烏孜別克文學奠定瞭基礎,成為烏孜別克、維吾爾等突厥語系民族文學史上一座共同的豐碑。正是在以納瓦依、麥赫穆爾、古勒哈尼、穆克米、福爾凱提等詩人為代表的深刻反映社會現實、敢於抨擊一切黑暗勢力、忠實反映人民願望的優秀文學傳統的影響下,烏孜別克族文學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進一步接受瞭先進的革命思想的哺育,於20世紀30年代產生瞭一批打破宗教經院詩體束縛、開拓新內容、創造新形式的詩人,如穆罕麥提·伊明·索皮紮代、托合路勒·熱依木、阿佈都秀庫爾·亞勒昆等,他們後來幾乎都受到反動軍閥盛世才的迫害,以手抄本形式流傳的作品也被查禁銷毀殆盡。

  然而英勇的烏孜別克族人民,在40年代,又孕育出優秀詩人波拉勒·艾則孜,他1936年開始創作活動,直接接受瞭在新疆進行革命活動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影響,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瞭許多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和時代精神的詩篇,如《團結一致》、《美麗的新疆》、《祖國的美妙》、《致我的花兒》等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烏孜別克族文學的這一優良的傳統,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新一代作傢所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