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末清初畫傢、書法傢。字端伯,號鞠陵,別號清溪道人,湖北孝感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升尚寶司卿,入清官至工部右侍郎。順治十四年(1657)罷官,居南京,專心致力於書畫創作,善畫山水。創作有《江山臥遊圖》約500卷,目的初為滿足因做官而不能去欣賞自然山水的精神享受,罷官後則轉變為對故國江山的懷念。風格、畫法有多種,主要受元代黃公望、倪瓚和明代沈周的影響,用筆枯勁簡老,設色濃湛,隨意結構,任其自然。與石谿友善,並稱“二溪”。又與顧大申申、方亨咸稱為“鼎足”。書法吸收瞭唐代李邕和顏真卿的用筆結體特點,於平正中復追奇險,豐韻蕭然。繪畫理論主張“畫貴減,不貴繁”,“非以境減,減以筆”。提出“足跡盡天下名山,眼界盡古人神髓”、“無一法,無非法”的創作方法。這種既重視自然,又重視傳統的理論,在當時是很進步的。他好收藏古代法書名畫,尤其對元四傢(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的作品搜集不遺餘力。死後,由其子程大皋將其詩文題跋收輯編成《青溪遺稿》28卷,刻版行世。

《江山臥遊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