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版畫傢。原名希榮,筆名李霧城。1911年11月16日生於廣東省東莞縣,1970年12月23日卒於廣西南寧。1928年考入廣州美術學校西畫科,1931年轉入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不久,開始木刻創作,參加左翼美術傢聯盟,從事進步美術活動。1932年與陳鐵耕、何白濤共同組織野穗社,開展木刻活動,1933年編印瞭手拓本《木版畫》第1輯,他入選的作品是《休息》、《巷戰》、《遊戲》、《工人頭像》。從1933年4月起與魯迅通信,翌年他的《某女工》、《天災災》、《投宿》和《受傷者的吶喊》被魯迅推薦到巴黎參加在沃姆斯畫廊舉辦的革命的中國之新藝術展覽會。1934年魯迅編印的《木刻紀程》選入他的作品《拉》、《窗》和《風景》。1935年10月出版手拓本《陳煙橋木刻集》。翌年10月參加第2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在上海的展覽工作。10月8日在展覽會上,魯迅與木刻青年談話,陳煙橋在座並親手做瞭筆記。魯迅逝世後,他與曹白、江豐、沃渣、馬達、力群等人共同發起組織上海木刻作者協會。1938年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當選為理事。同年為美國進步記者艾潑斯坦的《人民戰爭》一書作木刻插圖。1939年應陶行知的邀請任育才學校繪畫組組長。翌年任重慶《新華日報》美術科主任,從事抗日的木刻漫畫活動。1941年出版《煙橋木刻集》。1944年,由木合社出版瞭他的《魯迅與木刻》一書(1956年由蘇聯羅果夫譯成俄文在莫斯科出版)。翌年10月在重慶與王琦、劉峴、王樹藝、黃榮燦、梁永泰、陸地、丁正獻、刃鋒,舉行9人木刻聯展。1946年當選為在上海成立的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同年,在抗戰八年木刻展籌備委員會期間負責宣傳組工作,在上海期間還從事漫畫和藝術理論的研究工作。

《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美術科科長、中國美術傢協會上海分會秘書長、大眾美術出版社主編,編輯出版有《新中國木刻》、《上海美術運動》等書。1958年調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作,任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傢協會廣西分會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