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由正像直接印製正像的銀鹽感光材料。有曆久不退色的優點。在製造這種膠片時,將黃、品紅、青三色偶氮染料分別加入感藍、感綠及感紅乳劑層內,在曝光顯影後的漂白過程中,膠片依照曝光愈多的地方還原銀愈多、漂白後剩餘染料愈少的原理變化,直接得到彩色正像。

  1933年10月,格斯帕在德國電影技術協會上首次展出瞭他用銀漂法制得的彩色電影短片,開創瞭銀漂法實際應用的新階段。1942年格斯帕在美國安斯可公司生產瞭銀漂法彩色片。50年代後的的10多年中,銀漂法沒有多大進展,直到1964年4月瑞士的汽巴公司和英國的依爾福公司合作制成汽爾克羅姆彩色相紙後銀漂法才引起人們的重視,這種相紙1967年改名為汽巴克羅姆,投放各國市場。用銀漂法生產的產品主要分三類:印彩色照片用的CCP,印刷制版用的CCG,印制電影及透明片用的CCT。CCT用厚度為0.18毫米的滌綸片做片基,可以直接攝取彩色圖片及文件等。

  銀漂法膠片的構造、成色原理及加工步驟如下列簡圖所示。

  銀漂法彩色膠片感光度低,最高達到ASA5。感光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各乳劑層新加染料有阻光作用,此外染料對鹵化銀的化學減感以及染料對增感染料的解吸也產生降感效果。

  由於銀漂法彩色膠片染料影像的穩定性大大超過多層乳劑彩色膠片,分辨率可達90線/毫米,所以電影保存專傢們對它特別寄予厚望。但用正像直接印制正像的方法寬容度窄,限制著故事片的藝術效果。從發展來看,銀漂法彩色膠片用於保存彩色電影是大有前途的,至少對保存有歷史價值的紀錄片有明顯的優越性。銀漂法膠片也可用於負像印制,但程序比較復雜,需要進行反轉加工,在二次曝光後再進行漂染過程,因此實際上很少使用。

銀漂法彩色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