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佛

  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傢、工藝美術傢、中國畫傢。又名陳紹本、陳傑,號雪翁,1896年9月23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滸山鎮(今慈溪縣),1962年1月15日卒於江蘇省南京市。1911年在餘姚縣錦堂學校農科預科班插班學習,1916年畢畢業於杭州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教圖案課。1918年考取官費留學生,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學習。他是第一個到日本學習工藝美術的留學生。留學期間,深受科主任稻田佳矣的器重,作品曾參加日本美術協會美術展覽及農商務省主辦的工藝展覽會並獲獎。1923年學成歸國,曾創辦尚美圖案館,不久停業。後受聘於上海東方藝術專科學校,擔任圖案科主任和上海藝術大學教授,開始瞭美術教育生涯。同時為《東方雜志》、《小說月報》、《文學》等刊物設計封面,並為出版進步書刊的天馬書店承擔書籍裝幀設計工作。1928年,應廣州美術專科學校聘請,擔任圖案科主任。在廣州舉辦瞭第1次圖案作品展覽會。1930年回到上海,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1931年應徐悲鴻邀請,赴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擔任圖案、美術史、色彩學、藝用人體解剖學等課程。這段時間,先後出版瞭《圖案法АΒС》、《表號圖案》、《圖案教材》、《藝術人體解剖學》、《西洋美術概論》等大量著作。

  1935年後,因受宋、元名畫真跡影響,決心從事工筆花鳥畫的創作。他慘淡經營,刻苦鉆研,在傢中專辟一小園,種花、養鳥、喂兔,朝夕觀察,細心描繪。還經常外出察看動植物的天然生態。他主張要拜傳統為師,多看畫、臨畫,研究揣摩前人畫的意境、氣勢、佈局、筆墨、設色,從中得到啟發和教益。當他第1次以雪翁題名展出十幾幅工筆花鳥畫時,立即以獨創一格的清新畫風引起美術界的註目。

《荔枝白鴿》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他隨中央大學內遷四川。多年來苦心積累的畫稿、資料和作品,在南京淪陷時散失一空。1942年在重慶舉辦個人花鳥畫展。在此期間曾出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由於他拒不執行國民黨政府迫害進步學生的密令,便遇到百般刁難,扣發經費,隻好將自己賣畫收入貼入,最後被迫辭職,仍執教於中央大學藝術系。1945年抗戰勝利,他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被聘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兼美術組專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60年7月在南京舉辦陳之佛花鳥畫展覽,展出自1943~1960年以來的80件作品。1961年他接受文化部的委托,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材。陳之佛先後任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師范學院系主任、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傢協會理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曾出訪東歐,進行學術交流。

  195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瞭《陳之佛畫集》、《陳之佛畫選》,1981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與江蘇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瞭《陳之佛畫集》。1982年起,他的遺作參加瞭中國20世紀5位名畫傢傳統畫展(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陳之佛、傅抱石)在法國、英國、美國等國的展出,引起各國人士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