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疑難問題的故事。是具有世界性的“找幸福型”故事之一。情節一般是:貧窮的主人公(有的是乞丐,有的名九代窮、十代窮)去問西天活佛(或深山裏的神仙、活觀音等),途中三次逢人和動物托他代問:姑娘不會說話、樹不結果(或開花)、蛇(或蛟龍)不能升天的原因。活佛回答問題有“問三不問四”的規矩,主人公隻問瞭別人的問題。歸來時,他在答復別人托問的難題的過程中,不但得到兩處酬謝的許多金銀、明珠,而且得到原來不會說話的姑娘為妻(姑娘見他來說瞭話,因為活佛說她見親夫開口,所以以就嫁瞭他),他自己苦惱的貧困問題得到完滿的解決。作品有《樹洞問天》(主人公父母住在樹洞裡,故生子叫樹洞)、《九代窮》(黎族)。

  這類故事反映瞭階級社會中勞動者對於自己終年勞苦卻不能擺脫貧困處境的不滿,贊揚他們先人後己的高尚品德。它把主人公為他人的品德和自己問題的解決巧妙地結合起來,故事情節典型化,主題思想富有啟發性。故事雖有依賴神佛或其他神聖人物的思想,但主人公困境的解除,並不是神佛的賜與,而是他在幫助別人時無意中得到的報償。民間故事中常見的三次重復的程式化手法,在這裡運用得十分自然。

  問活佛故事另一種類型是:主人公為瞭獲得難得的結婚聘禮(如兩斤金剛鉆、三塊金磚、兩根老虎須或紅頭發等),而去請求萬能的神仙或聖人幫助,故事的基本情節也是通過代別人問話,別人的疑難得解,主人公得到自己所需之物。如鄂倫春族的《龍須、人角、金馬駒》,維吾爾族的《誠實的姑娘》。

  與問活佛故事相近的還有取太陽頭發的故事:主人公由於某種原因(為獲得娶國王女兒的聘禮,或為完成國王的要求)去取太陽的三根金頭發。途中三次受人請托,托問之事多是為什麼活命水幹涸、長生果樹不再結果、船夫無人接替。最後國王為得活命水出行,過河時被船夫拿他當瞭替代,永世劃船不得脫身。如藏族的《取太陽的頭發》,彝族的《淌來兒》等。特別是《淌來兒》,故事情節和德國格林童話中的《魔王的三根金頭發》相近。

  這類故事,似以找太陽解除“驗婚疑難”者為最古老。而向“西方老人”、“活佛”、“太白星”、“地獄鬼”、“泰山老人”找幸福,是後來的變異作品,其中有明顯的階級和宗教色彩。故事結構普遍用多層次“三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