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傢、教育傢。字介,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梁元帝時,官至散騎侍郎。梁亡後,不願為西魏臣屬,奔北齊,為黃門侍郎。北齊亡後入周,為禦史上士。隋文帝時,太子召為學士。顏之推經歷四個動亂的朝代,目睹當時士大夫子子弟無能及士族教育的腐敗,認為教育必須改革,才能為國傢培養有用人才。他將自己親身見聞及立身、治傢、處世的道理,寫成《顏氏傢訓》,教誡子弟。他要求子弟學習以儒傢經典為主,兼及各傢之言,即“明六經之指,涉百傢之書”,註意實用知識的學習。他教育弟子要勤學守行,應世經務,成為一個厚重、勤勉、博學、多能、務實、學以致用的人才。

  顏之推提倡及早對兒童進行教育,甚至主張“胎教”。他認為,對於兒童不可隻有愛而無教;否則,等到長大,“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最後觸犯刑律,受到制裁,則後悔莫及。在他看來,兒童時期,精神集中,學習效果好;成年後,思想分散,學習效果差一些。但是,他認為,如幼年失學,成年以後,還要爭取機會,繼續學習。“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他深感當時“九州之人,言語不同”,不正音,不正字,這有礙統一國傢的彼此思想交流。因此,他主張重視對兒童進行正確的語言教育。他說:“吾傢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

  他主張教育從嚴,勤於督訓。要使子弟做到“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使為則為,使止則止”,養成聽長輩的話的習慣。他很重視環境對人的習染作用。他告誡子弟慎交。他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遊焉。”

  他很註意培養子弟虛心學習的態度。他認為不能稍有一點知識便妄自尊大。他說:“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顏之推關於教育的一些見解,在當代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他的著作甚多,現存《顏氏傢訓》20篇、《還冤志》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