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戲曲音樂傢。字尚泉,江西豫章(今南昌)人,流寓於江蘇太倉。他的生平史料記載很少,僅知他是明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革新傢,對昆山腔藝術的發展提高有過巨大貢獻,後人曾把他奉為“昆腔之祖”。清初餘懷《突暢園聞歌記》說:“良輔初習北音,絀於北人王友三,退而鏤心南曲,足跡不下樓十年。當是時,南曲率平直無意致,良輔轉喉押調,度為新聲。疾徐高下清濁之數,一依本宮。取字齒唇間,跌換巧掇,恒以深邈助其淒淚。吳中老曲師如袁髯尤駝者,皆瞠乎自以為不及也。”

  當時與魏良輔一道從事這一藝術革新實踐的還有一批藝術傢。其中最主要的為張野塘,亦善唱北曲,在革新活動中成為魏良輔的得力助手。此外,還有洞簫名手張梅谷、著名笛師謝林泉,以及魏的門下弟子張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等人。在原昆山腔的基礎上,吸取瞭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的長處,並融合瞭北曲演唱藝術的成就度為新聲。在這一革新過程中,他們經常征求老曲傢過雲適的意見。清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記述此事說:“良輔自謂勿如戶侯過雲適,每有得必往咨焉。過稱善,乃行;不,即反復數交勿厭。”經魏良輔等人改革後的昆山腔,在藝術上有瞭迅速的發展和提高。明沈寵綏《度曲須知》曾作如下評價:“盡洗乖聲,別開堂奧,調用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功深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

  魏良輔也是一位歌唱傢。他留下的著作《南詞引正》(另一種版本作《曲律》),是一本對歌唱方法的論述。作者認為歌唱的基本要求在於:字清、腔純、板正,即所謂“三絕”。作者又進一步提出“曲須要唱出各樣曲名理趣”,“字字句句,須要透徹唱理”。並指出:“生曲貴虛心玩味,如長腔要圓活流動,不可太長;短腔要簡徑找絕,不可太短。至如過腔接字,乃關鎖之地,有遲速不同。”這些見解,都深得唱曲要領。魏良輔的演唱藝術成就及其所闡述的理論,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