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曲種。流行於廣西和貴州東南部的苗族聚居地區。由伴奏用的弓絃樂器果哈(嘎嘿)而得名。果哈的含義是“瓢一樣的樂器”,為苗族專用於果哈演唱的伴奏樂器。果哈為室內演唱形式,每逢農閒或節日的夜晚,眾人圍坐在一起聽歌手演唱,歌手自拉自唱,多為中年人或老年人。果哈的唱詞,有格律較為嚴格的五字句,也有七字句和自由體的唱詞。果哈的曲調低回婉轉,適合表達純樸善良的苗族人民的深沉情緒。它還有一種特殊的唱詞格式“西松盈”,每句唱詞都重複一次,但句尾的字要用同義不同音的字。如上上句末一字為“村”,下句末一字則可以用“寨”。果哈唱詞內容廣泛,傳統曲目豐富。有敘述歷史事件、古代傳說、神話故事的曲目,也有說唱愛情故事以及講述民族傳統風習儀禮的曲目。有的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借古喻今,對現實生活有所寄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