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內棲鳳

  日本畫傢。1864年11月22日生於京都,1942年8月23日卒於神奈川縣湯河原。原名恒吉。在14歲時師事土田英林,17歲入四條派畫傢幸野楳嶺門下,很早就顯露出畫才。以後陸續參加新古美術會、日本青年繪畫共進會、日本繪畫畫協會及其他各種展覽,名聲漸起。1889年任職於京都府畫學校。1899年被推舉為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教諭,領導京都畫壇新時代潮流。1900年遊學歐洲,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獲獎。翌年歸國後,將號由棲鳳改為棲鳳,發展瞭格調清新的寫生風格。《獅子》、《古都之秋》是當時的代表作。1907年隨文部省美術展覽的開設而成為其審查員,發表瞭《雨霽》、《驟雨》等名作,確立瞭大師的地位。1909年成為京都繪畫專門學校教授。1913年成為帝室技藝員。1919年成為帝國美術院會員。1937年榮獲第一回文化勛章。

  竹內棲鳳以京都傳統的圓山四條派風格為基礎,參用狩野派、大和繪、漢畫的古典手法,出遊國外以後還研究油畫、水彩和攝影技術,學習C.柯羅、J.M.W.泰納的風格,融入西方繪畫的光、空氣的表現手法,達到瞭精妙雅潔的藝術境地。特別是文展以後,畫風最為洗練,顯示瞭日本畫的一個極致。他的代表作還有《河口》、《鯖魚》、《宿鴨宿鴉》、《潮來小暑》、《青蛙和蜻蜒》等。並且,他還作為京都現代畫壇的指導者,培養後進,門下湧現出土田麥仙、上村松園等名畫傢。1920年4月和1921年7月,竹內棲鳳曾兩次到中國作寫生旅遊,面對煙雨朦朧的江南流連忘返,所作畫稿不下數十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