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臣

  山陝梆子(又稱蒲州梆子)演員,工老生。乳名桿桿,藝名元元紅(又稱小元兒紅)。山西臨猗縣人。少年時學商於襄陵面行,後赴平陽,偶遇名伶老元兒紅張世喜,驚其歌喉過人,乃引至祁縣入班學藝,未出師即已享名。光緒二年(1876)進京京入源順和班,不久,聲名雀起,曾赴天津、張傢口演出。光緒十四年(1888)起,領銜義順和班凡12年,為京中山陜梆子之冠,曾多次入清宮演出。所掌之班,臺上演出整肅,後臺秩序井然。對同業亦愛護備至,為人所稱道。光緒二十八年(1902)以年老卸任,義順和班也隨之解散。他嗓音洪亮,唱腔高亢清越,有“慷慨悲壯之雄風”;說白沉雄爽利,吐字清楚流暢,時人譽為“聲滿天地”、“無字不響”,與當時京劇老生譚鑫培齊名。《潯陽樓》、《殺惜》等做功戲,演來與譚平分秋色;他們之間還經常互相切磋,交換劇目。郭寶臣能戲甚多,除演須生戲外,兼能串演其他行當腳色。曾在蒲州地區(今山西永濟一帶)串演《三搜府》的施不全(袍帶醜),施應為跛足,郭出場時卻隻作平步,觀眾嘩然;及下轎,始作跛狀,觀眾頓悟,嘆其做戲縝密。擅長劇目還有《連營寨》、《空城計》、《摘星樓》、《探母》、《斬子》、《走雪山》、《滾釘板》、《祭靈》(《大報仇》)、《春秋筆》、《蘆花記》等,對梆子藝術的發展多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