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國傢級綜合性化學研究所。簡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1948年12月建於長春。初屬東北行政委員會工業部,名為東北工業研究所,1949年9月改為東北科學研究所。後改屬中國科學院,時稱中國科學院長春綜合研究所。1954年6月,研究所的化學研究部分與位元於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合為中國科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1967年,劃歸國防科委16院。1970年10月,改屬吉林省和中科院雙重領導,更名中國科學院吉林應用化學研究所。1978年12月,復屬中科院,始用現名。歷任所長閆沛霖(1948~1949)、武衡(1949~1954)、吳學周(1954~1967、1978~1983)、孫書棋(1983~ 1985)、王佛松(1985~1988)、倪嘉纘(1988~1992)、汪爾康(1992~1996)、李濱耀(1996~2000)、王利祥(2000~ )。現有高分子物理與化學、電分析化學兩個國傢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稀土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高分子工程、綠色化學與過程等專業實驗室,以及國傢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圍繞資源與環境、先進材料兩大領域,重點開發二氧化碳、玉米和稀土三類資源,突出發展先進結構、先進復合和先進功能三類材料。截至2005年底,先後取得科研成果1 200餘項,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0多項,獲國傢級獎勵60餘項,省部級獎勵300多項;申請國內外專利1 000多項,獲權500多項;發表論文1萬多篇。代表性成果有鎳系順丁橡膠、稀土萃取與分離、固體火箭推進劑、高分子熱收縮材料等。有中科院院士4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3人。有一批國傢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傑出青年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刊物有《分析化學》《應用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