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界群眾性的學術團體。會址設在北京。其任務是:促進全國考古工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定期組織專題討論,推動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提高考古研究的科學水準。

  該會的成立醞釀於1959年。1964年曾成立以郭沫若為首的籌備委員會。1976年後重新籌備,於1979年4月6~12日在陝西西安召開成立大會,並舉行第一次年會。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地60多個有關單位的代表 117人。會上推選王冶秋、容庚、於省吾、徐中舒、商承祚、陳邦邦懷為名譽理事,產生由64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另外為臺灣省的考古工作者保留若幹理事名額)。由夏鼐任理事長,裴文中、尹達、蘇秉琦任副理事長,王仲殊任秘書長,王振鐸、安志敏、陳喬、陳滋德、張政烺、賈蘭坡、顧鐵符、宿白為常務理事。截至2008年年底共舉行11次年會。每次年會確定不同的學術討論專題,如“楚文化研究”、“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國古代的青瓷與青瓷窯址”、“商文化的研究與夏文化的探索” 、“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西南地區和三峽地區的考古學問題”等,進行討論。在1983年的第四次年會、1989年的第七次年會、1999年的第十次年會和2008年的第十一次年會上分別進行改選,組成第二、三、四、五屆理事會。

  中國考古學會現有團體會員單位113個,其中包括省級考古文物機構、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系)和地方考古學會等。出版物有每次年會的論文集和《中國考古學年鑒》(1983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