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氣科學傢與遙感技術學傢。生於遼寧遼中。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氣象系。1956年在蘇聯動力氣象學專傢指導下,通過副博士論文答辯。1957~1959年在蘇聯莫斯科大學和蘇聯科學院應用物理所進修。歷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和地球物理系講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國傢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6)、國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7)、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2)、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4)。1991年當選中國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莫斯科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

  先後從事雲降水物理及人工影響天氣、微波輻射計及其在環境遙感中的應用、大氣雲雨對微波通信的影響、光學和衛星遙感大氣污染、海洋大氣遙感研究。1969~1978年研制成功多頻微波輻射計系列,這是中國首先研制出來的,並使這項工作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建立微波地物實驗室遙感水面油污和土壤濕度。研究微波傳播在大氣雲雨中的衰減和大氣波導預報。建立光學遙感大氣污染(大氣氣溶膠和二氧化碳)的新方法,利用衛星遙感得出東亞塵暴和大氣臭氧的分佈。建立海洋低空大氣遙感系統,並參加中日合作西北太平洋雲輻射實驗,得到良好的結果。主持世界氣候研究計劃項目——全球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淮河流域試驗,取得成功。在科學刊物上發表論文160餘篇,並撰寫專著《大氣探測原理》(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