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回族作傢。回族名賽義德。原籍山東濟南。生於北京。1967年北京清華大學附中高中畢業,後赴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道特諾爾公社當瞭4年牧民。這一期間,他學會瞭蒙古語,並用蒙古文寫詩。1972年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畢業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組工作。1978年就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主要從事北方民族史研究。1987年在海軍政治部任專業作傢。1990年退職,成為自由作傢傢。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初作是蒙古文詩《做人民之子》,以後主要從事小說創作。主要作品集有《老橋》(1984)、《張承志集》(1986)、《北方的河》(1987)、《黃泥小屋》(1987)、《奔馳的美神》(1988)、《北望長城外》(1988)、《張承志代表作》(1988)、《神示的詩篇》(1991)、《心靈史》(1991)、《黑駿馬》(1994)、《西省暗殺考》(2001),散文集《綠風土》(1992)、《張承志隨筆集——荒蕪英雄路》(1994)、《清潔的精神》(1994)、《大地散步》(1995)等。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榮譽獎,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黑駿馬》獲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北方的河》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大坂》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榮譽獎。1987年出版瞭長篇小說《金牧場》。1990年以後,主要作品有:小說《心靈史》(1990)、詩集《神雲的詩篇》(1991)、三卷本文集《張承志自選集》(2007)等。《心靈史》描述瞭西北一個叫哲合忍耶的伊斯蘭教支派形成、發展、覆滅的歷史。小說以非虛構的歷史敘述與抒情詩式的傾訴相結合的方式,反映瞭哲合忍耶派教眾的信仰史。《張承志自選集》包括《草原》、《秘境》、《求知》。每卷都收有小說、散文,並配有作者不同年代創作的油畫、鋼筆畫,圖文並茂。

《北方的河》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