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第四大湖。地處乍得盆地中央,跨乍得、尼日爾、尼日利亞、喀麥隆四國。第四紀古乍得海的殘餘。5 400年前面積曾達30萬~40萬平方千米,後因氣候越來越乾旱,蒸發強烈、水源減少,湖面逐漸縮小。湖面海拔281米。水位季節變化大,主要依沙裏河水情而異。變幅一般在1米以內,最大可達3米(1874),面積相應變化在1萬~2.5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12米。湖區大多屬熱帶荒漠氣候,平均降水量330毫米,氣候年際變化大,尤其200世紀60年代後的多年持續幹旱,水位年際變化加大,湖面明顯縮小,最小隻剩2 600多平方千米。每年最低水位出現在6~7月,最高水位在11~12月。表水溫度19~32℃。湖底地形多變,巴加北邊有一條湖底壟崗橫貫東西,把湖泊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北湖盆水流循環不暢,南湖稍深於北湖;東部水域多古沙丘,或沒於水下或成小島,以庫城島、佈都馬島最大。湖面多紙草和蘆葦形成的“漂浮小島”,對航行構成障礙。乍得湖流域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有沙裡河、姆佈利河、恩加達河、科馬杜古約貝河註入,沙裡河約占流量95%。湖濱窪地,尤其是沙裡河三角洲,多沼澤,蘆葦叢生;沿湖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灌溉農業區。湖中鱷魚、河馬甚多。水產資源豐富,為非洲重要的淡水魚產區之一,盛產河豚、鯰、虎形魚等。雨季可行輪船。湖區人文多樣性突出,不僅分屬4個不同國傢,各種族在宗教、稟賦和風俗方面也各異,卡南佈人是牧民,哈達斯人以捕魚為生。

乍得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