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北部內陸國。全稱乍得共和國。鄰蘇丹、中非、喀麥隆、尼日利亞、尼日爾和利比亞。面積128.4萬平方千米。人口1 127萬(2009)。全國劃分為22個大區,下轄57個省級首位(含首都區)。首都恩賈梅納

  自然地理 國土占據乍得盆地東半部。地勢北、東、南三面高,西部低。盆地底部平坦,海拔300~500米。西部乍得湖沿岸及其東北的博德萊窪地為盆地最低處,海拔分別為281米和160米。北部是提貝斯提高原,平均海拔2 000米,有不少3 000米以上的高山,庫西山海拔3 415米,為全國最高峰。東部高地系蘇丹達爾富爾高原延伸部分,平均海拔不足1 000米;從南到北由瓦達伊高原、恩內迪高原和埃爾迪高原組成。地處熱帶內陸,終年高溫。除高原、山地外,大部地區年平均氣溫35℃左右,極端最高氣溫45℃以上;北部的拉若分別達37.1℃和49.7℃。降水南北差異大,從西南的1 500毫米逐減到北部的不足100毫米。南部屬熱帶草原,向北過渡到熱帶半荒漠和荒漠。北緯15°以北屬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盛行幹熱的哈馬丹風,多沙塵暴。河流以匯入乍得湖的內流水系為主,最大的有沙裡河、洛貢河,流域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最重要的農業區。拉伊裡河與巴塔河屬單獨內流水系,多季節性河流;以北多幹河谷,草場廣闊,但質量差,屬放牧區。礦產資源主要有鎢、銅、鉻、鎳、錫、鉭、天然堿、鹽等,大多尚未開發。自1970年在乍得湖東北加涅姆省和南方洛貢省發現油田以來,石油勘探、開發均有長足進展。其中東洛貢省北部的多巴油田,儲量估計達1.23億噸。

  居民 人口稀疏,平均每平方千米約9人。絕大部分居民集中在乍得湖以南地區,其中洛貢河流域人口最稠密;北部人煙稀少,有大面積的無人定居區。人口增長率24‰(2006),不滿15歲和65歲以上人口分別占48%與3%。人口平均預期壽命44歲。城鎮人口比重21%。部族眾多,南部和西南部以班圖語系的薩拉族、馬薩族、科托科族、蒙當族等為主,占全國人口的55%以上;中部為蘇丹語系黑人、阿拉伯人後裔和混血人,如圖佈族、巴吉爾米族、豪薩族等;北部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居民44%信奉伊斯蘭教,33%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原始宗教。南方通用薩拉語,北方通用乍得化的阿拉伯語;官方語言為法語和阿拉伯語。

圖1 乍得首都恩賈梅納

  歷史 境內最早居民有薩拉人巴吉爾米人等。公元8世紀後,乍得湖地區先後建立起加涅姆和博爾努穆斯林蘇丹王國,發展農耕、畜牧,成為中蘇丹古文化發祥地,中心在今乍得境內;南部和東部有巴吉爾米和瓦達伊王國與之並存。19世紀80年代法國入侵,1902年淪為其殖民地。1910年並入“法屬赤道非洲”。次年轉由德國占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重歸法國統治。1946年成為法海外領地。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1日獨立。

圖2 乍得漁民在張網

  政治 1996年3月31日舉行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實行兩院制,最高立法機構國民議會共155個議席,任期5年。主要合法政黨有愛國拯救運動、爭取革新與民主同盟、爭取發展與革新全國同盟、爭取民主進步聯盟、爭取民主與進步全國聯盟VIVA派。根據憲法,總統為國傢最高軍事統帥。對外堅持維護國傢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註意與西方大國搞好關系;堅持睦鄰友好和非洲團結;註意開展全方位外交。1972年11月28日與中國建交。1997年8月12日與臺灣當局“復交”,中國政府隨即中止同乍得的外交關系。2006年8月6日,兩國簽署關於恢復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經濟 聯合國劃定的最不發達國傢之一。國民經濟發展受政局影響較大,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43美元。貨幣名稱為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簡稱非洲法郎)。經濟發展水平低,以農牧業為主。2006年第一、二、三產業構成分別為7.3%、67.9%和24.8%。居民40%以農牧業為生,農牧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0%以上。糧食作物以高粱、黍類為主,次有玉米、薯類、小麥。稻谷生產發展較快,主要分佈在邦戈爾、拉伊等引水灌溉地區。經濟作物以棉花最重要,集中分佈在洛貢河、沙裡河中遊地區;全國約有1/4人口從事棉花種植,2005年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2.6%。此外還有花生、甘蔗、芝麻、煙草。為阿拉伯樹膠主要生產國,中部及東高原半荒漠地區產量居非洲前列。草場遼闊,但多數質量差,牲畜2/3集中在中部,以定居放牧為主;北部沙漠仍沿襲遊牧。多牛、羊和駱駝,是非洲第六大駱駝出產國。活畜和畜產品出口僅次於棉花。工業基礎薄弱,主要是紡織和農畜產品加工業,包括榨油、面粉、制糖、屠宰冷凍及聯合加工等。采礦業以食鹽和天然堿為主,生產規模有限。傳統手工業活躍,以皮革加工和鐵器聞名,工匠被稱為黑非洲最古老的“鐵匠大師”後裔;皮革制品在乍得人的日常生活和旅遊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產品包括帳篷、皮衣、皮帶、水囊、鹽袋、皮鞋、長統靴、皮墊、各種皮飾品等。石油開發前景可觀,多巴油田已於2000年由兩傢美國公司和一傢馬來西亞公司合作開發,多巴至喀麥隆克裡比港輸油管全長1 070千米,乍得境內長190千米。無鐵路,主要靠公路運輸。公路總長3.34萬千米,其中瀝青路僅524千米。有4條公路幹線與鄰國相連,西通尼日利亞,東至阿貝歇出蘇丹,南抵中非共和國。西南通喀麥隆加魯阿至杜阿拉港。後者是最近的出海通道。主要機場有15個,恩賈梅納機場為國際航空港。

  文化 文化教育水平低。2004年成人識字率為38%。小學和中學入學率分別為71%和15%。2003年全國有中小學3 898所。恩賈梅納大學(原名乍得大學)是全國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此外還有全國行政學校和各類技術專科學校。乍得新聞社為國傢通訊社,《乍得新聞稿》法文日刊是官方報刊。國傢廣播電臺以法語、薩拉語、阿拉伯語向全國廣播。國傢電視臺用法語和阿拉伯語播放節目,目前僅覆蓋首都恩賈梅納。

  主要城市和旅遊名勝 主要城市有恩賈梅納、薩爾(薩爾赫)、蒙杜、多巴、阿貝歇等。主要旅遊名勝有提貝斯提高原、紮庫馬國傢公園、阿貝歇阿拉伯城和瓦達伊王國古都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