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文學傢。字周臣,號閑閑。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17歲參加鄉試,27歲中進士。累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秉文是金代重要的作傢,詩、文、書、畫皆工,大安三年(1211)黨懷英死後,繼而為文壇盟主。由於章宗後期沉湎聲色,浮豔尖新的文風隨之而滋長。秉文不滿這種文風,力圖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和政治影響加以挽救,因而被元好問譽為“挺身頹波,為世砥柱”(《閑閑公墓銘》)。劉祁則指出:“南渡後,文風一變,文多多學奇古,詩多學風雅,由趙閑閑、李屏山倡之。”(《歸潛志》卷八)秉文詩宗法唐人,七言長篇筆勢縱放,律詩壯麗,小詩精致。他沒有忘懷世事,“歌管年年樂太平,而今鉦鼓替歡聲。裴公祠下無窮水,好乞餘波為洗兵”(《濟源四絕》之一),感慨金代由盛而衰,明白曉暢而餘韻不絕;“胡兵數道下山東,旌旗絳天海水紅。胡兒歸來血飲馬,中原無樹搖春風”(《從軍行送田琢器之》),揭露蒙古軍隊的暴行,也頗能激動人心。他的散文往往出於經義名理之學,長於辨析,議論橫生。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20卷,有《畿輔叢書》本、《四部叢刊》影汲古閣抄本。

《跋趙霖昭陵六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