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畫傢。字千裡。宋宗室,宋太祖七世孫,生卒年不詳。宋室南渡後流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後以畫扇為宋高宗趙構賞識並予召見,建炎(1127~1130)初官至浙東路鈐轄。擅青綠山水、花果、翎毛、樓臺、界畫,影響當時及後世。其青綠山水,是在繼承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綠畫法基礎上,糅合北宋文人畫傢水墨山水的一些畫法和趣味,改變瞭唐代濃豔輝煌的裝飾性,代之以秀麗和清雅的文人趣味,顯得“精工之極,又有士氣”,創造瞭介於院體畫和文人畫之之間的青綠山水畫。趙伯駒作品傳世極少,現存的《阿閣圖》、《漢宮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江山秋色圖》(故宮博物院藏)等傳為其所作,其中以《江山秋色圖》最為著名。此卷為絹本,青綠設色。縱55.6厘米,橫324厘米。畫面山重水復,林竹叢簇,道路盤紆,中間佈置樓閣、寺觀、屋宇、車馬、行人等,精細之極。設色穠麗而典雅。此卷無款印,自明代起定為趙伯駒所作,但亦有人持否定意見,認為當是北宋高手所作。

《江山秋色圖》

  趙伯駒之弟趙伯驌,字希遠。曾任和州防禦使,並出使金國。繪畫上與兄齊名,風格亦相似。現故宮博物院藏有他所作的《萬松金闕圖》,畫春山茂林、蒼松白雲,雲中宮闕微露,煙波浩渺,旭日東升,無款印。卷後趙孟頫題定為趙伯驌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