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瓷窯。窯址分佈在浙江紹興、寧波一帶,因紹興古屬越州而得名。產品以青瓷為主。創燒不晚於東漢,入唐愈益繁盛,形成以餘姚上林湖一帶為中心的龐大青瓷窯系。越窯是已知最早的瓷窯,長期代表中國青瓷的最高水準,並對當時和稍晚的南北青瓷窯場有巨大影響。三國兩晉,生產迅速發展,中唐到宋初是越窯藝術的鼎盛期,北宋中期以後逐漸衰敗。三國兩晉的產品已經胎體堅細,釉層均勻,透明度較高,胎釉結合緊密。中唐到宋初的精品胎質細膩,輕薄堅硬,釉色瑩潤,造型規整,器物以茶酒具為主。晚晚唐以前的產品多素面,以後,則時時帶有刻劃、模印的花卉、禽鳥等裝飾。晚唐到宋中期,特別在五代,越窯大量燒造用於供奉宮廷的秘色瓷,不僅釉色瑩潤如玉,造型規整周正,且往往以貴金屬包鑲口沿,甚至做出裝飾。秘色瓷聲譽極高,故宋代的一些其他窯場青瓷也願以秘色名之。唐五代,越窯青瓷大量銷往海外,在東北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北非很受歡迎。

越窯青釉刻劃花糧罌瓶(北宋,上海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