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著作。又稱《正教修真蒙引》《清真蒙引》。作者伍遵契。清康熙十一年(1672)成書,全1卷,約3萬餘字。系作者根據一本阿拉伯文的伊斯蘭教法基礎讀物《哈地·隨佈亞尼》(向幼童講授的正道),“篝燈展卷,摘選諸經,訂定共計六十篇”,由作者譯述,周士騏筆錄而成。內容包括學問根源、伊斯蘭信仰、教規斷法、大淨、小淨、土淨、任三掌掌教的條件、念邦克、乃瑪孜、禮拜條規、客途禮拜條規、為父母祈求禮拜、散天課條規、壞齋事例、不得已開齋事例、開齋節拜規、做討白條規、婚娶條規、臨終要事、洗埋體條規、克番樣式、上墳條規、誦經條款。全書敘述詳盡,通俗易懂,“自人有生之初以至告終之日,禮拜之科無不悉備,齋戒之日無不周詳其中,教孝教弟,教忠教信,教好義疏財,教扶危濟困,以及婚嫁喪之禮,靡不井井有條,而其大旨總歸於敬主矣,敬主即修真之要道”。該書在清代被中國穆斯林稱為“暗室之燈、迷津之筏”,“後學入德之門,指南之車”。該書有康熙十二年(1673)張君良初刊本,後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乾隆四十年(1775)、道光十六年(1836)重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