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官方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主要分佈於越南沿海平原越人(又稱京人)聚居地區。使用人口7 000多萬(2006)。

  關於越南語的譜系分類,自20世紀初起,便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語言學者如馬伯樂等認為,越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或漢藏語系中獨立的一支;另一些語言學者如W.施密特等則認為,越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現代越南語言學者逐漸傾傾向於認為越南語屬南亞語系。

  越南語主要有北部方言、北中部方言、南部及南中部方言。以北部河內方言為標準語。其餘兩種方言有部分語音的變異,但語法結構相同,詞匯差異不大,可以互通。

  越南語語音包括單元音11個,輔音25個,構成162韻;輔音韻尾有—m、—n、—η、 —p、—t、—k等音。各音節之間界限分明。聲調起區別詞義的作用。標準語有平聲、銳聲、玄聲、問聲、跌聲、重聲6個聲調。但在北中部和南部及南中部兩種方言中各有5個聲調。六聲又可分為平、仄兩類,平、玄兩聲為平,其餘四聲為仄,用於詩律。越南語是一種孤立語,以不變的根詞的詞序和虛詞來表示語法關系。詞序或虛詞改變後,語義也隨之而變。基本語序為主–動–賓型。越南語構詞的主要特點是每一個音節常常是一個有意義的單位,可以獨立使用;這些單位又可作為構成多音節詞的基礎。絕大部分多音節詞是雙音節。在殖民主義統治時期進入越南語的法語詞語(主要是科技詞語)繼續保持其原有的音節。在2 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越南語從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不斷地直接借用或改造使用大量詞語。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占相當大的比重。10世紀以後,出現瞭越南古代文字——喃字。它是一種方塊字,部分借用漢字,部分使用漢字中會意、形聲、假借的方法構成。13世紀以後,出現用喃字寫的詩歌,大量作品流傳至今。阮攸《翹傳》是喃字詩歌的代表作(圖1)。17世紀,歐洲傳教士制訂瞭拉丁化的越南語拼音方案,用於佈道。1649~1651年間A.de羅德在羅馬出版的《越葡拉丁詞典》和用拉丁化越南文寫的《八天講道法》(圖2)被認為是越南語拉丁化拼音的開端。拉丁化的越南文已成為越南人民獲取文化知識的工具。

圖1 《翹傳》書影

圖2 《八天講道法》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