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晚期,法國與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爭奪義大利的戰爭。戰場主要在意境內。戰爭使意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義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城市共和國、王國、公國、教皇轄地及許多小封建領地各自獨立,彼此鉤心鬥角,戰事迭起。各國君主為鞏固自身權力,不惜勾結外國,從而為法西入侵提供瞭可乘之機。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1483~1498年在位)為擴充領土,鞏固在地中海的貿易地位,率師入侵義大利,翌年佔領那不不勒斯王國。法國此舉觸犯瞭西班牙企圖獨占意大利的野心。1495年,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教皇、威尼斯共和國和米蘭公國結成反法同盟,迫使法軍撤出。此後法國繼續侵略意大利。1499年路易十二(1498~1515年在位)出兵意大利,占米蘭,1501年又占那不勒斯(1504年被西班牙奪去)。1509年,擊敗威尼斯,占意北部大部分國土。1511年,教皇、西班牙、威尼斯、英國、神聖羅馬帝國等又結成新的反法聯盟,路易十二遭慘敗,被迫放棄對那不勒斯的主權要求。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1519年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仍為爭奪意大利征戰不已。查理五世於1521年將法軍趕出米蘭,又在1525年的帕維亞戰役中打敗並俘虜法蘭西斯一世。1526年雙方簽訂和約,法國放棄對意大利的領土要求。但法蘭西斯獲釋後即毀約。1527~1529、1536~1538、1542~1544年法西間連續進行3次戰爭,最後都以法國失利告終。

  最後一次戰爭是在亨利即法國王位後與查理五世及其繼承者腓力二世之間進行的,法國徹底失敗。1559年4月法西締結《卡托–坎佈雷西和約》,法國被迫放棄在意侵占的土地,米蘭、那不勒斯和撒丁尼亞劃歸西班牙。意大利領土的大部分被西班牙吞並,隻有威尼斯和薩伏依維持獨立。至此,持續65年的意大利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