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溶液電冶金過程中,附著於殘陽極表面或沉澱在電解槽底的不溶性泥狀物。一般為灰色,粒度約為100~200目。各個組分多以金屬、硫化物、硒碲化合物、氧化物、單質硫和鹼式鹽形態存在。富集瞭貴金屬、稀有金屬和其他有價金屬。中國工廠處理銅、鉛陽極泥,採用瞭以下兩個流程:

處理銅陽極泥的濕法流程<

  選冶聯合流程 取消瞭傳統流程中的貴鉛熔煉並減輕瞭金銀合金氧化精煉的負荷。先用稀硫酸和氯酸鈉浸出(見浸取)陽極泥,使銅、硒溶解,然後用浮選法從浸出渣中選出含金、銀約60%的精礦,再配入蘇打、石英砂、氧化鐵等熔劑熔煉成金銀合金。

  濕法流程 陽極泥脫硒後,用濕法處理,主要工序為:①在空氣攪拌條件下,用硫酸溶液浸出銅,並加入鹽酸使溶出的銀生成不溶的氯化銀(AgCl),含銅的浸出液經濃縮結晶,產出硫酸銅;②脫銅後的陽極泥用碳酸鈉和氨水浸出,生成銀氨絡鹽[Ag(NH3)2Cl]進入溶液,並使鉛轉變為碳酸鉛;③銀浸出液用水合肼(H2NNH2·H2O)還原,產出銀粉;④浸出銀後的氨浸渣用硝酸溶液浸出鉛;⑤向分離鉛後的脫鉛渣加入鹽酸、食鹽和氯酸鈉溶液溶解金,含金溶液用二氧化硫還原,析出金粉;⑥還原金後的溶液用鋅塊置換得到鉑、鈀精礦。工藝流程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