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工人階級政黨。曾稱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1925年,阮愛國(胡志明)在中國廣州創建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為建立革命政黨作準備。1929年6月,北圻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的共產主義小組在河內召開會議,建立印度支那共產黨。同年6月,中圻的具有共產主義傾向的新越革命黨內的青年積極分子建立印度支那共產聯盟。10月,南圻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改組為>安南共產黨。但這3個組織互無聯系。1930年2月3日,阮愛國代表共產國際在中國香港主持召開這3個共產主義組織的統一會議,成立越南共產黨,並組成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同年10月,在黨中央第一次會議上,通過瞭第一任總書記陳富起草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論綱》(即《政治論綱》),同時提出:越南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主要是一方面為瞭肅清封建殘餘,消滅各種前資本主義的剝削形式,為徹底實現土地革命而進行鬥爭;另一方面,要為打倒法帝國主義,使印度支那完全獨立而進行鬥爭”。會議選舉出以陳富為首的中央常務委員會,並改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建黨後立即掀起1930~1931年越南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和義靜蘇維埃運動。1931年,中央委員全部在西貢(今胡志明市)被捕,全國各級組織亦遭破壞。1934年初,在中國澳門建立海外領導委員會,擔負臨時黨中央的任務。1935年3月,在澳門召開印度支那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何輝集、馮志堅等組成新的中央委員會。1941年5月19日,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越南各階層人民建立越南獨立同盟(簡稱“越盟”),阮愛國任主席。1945年8月發動越南八月革命,9月2日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46年開始領導越南抗法戰爭。1951年2月在抗戰根據地河宣省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於同年3月3日公開活動,並改名越南勞動黨。胡志明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長征任總書記。大會確定黨的基本任務為趕走法國侵略者,爭取真正的民族獨立和統一,消除封建和半封建殘餘,使耕者有其田,為社會主義奠定基礎。1960年9月,在河內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胡志明繼續當選中央委員會主席,黎筍任總書記。1969年胡志明逝世,越南勞動黨繼續領導全國抗美戰爭。南北統一後,1976年12月在河內舉行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更名為越南共產黨。黎筍任中央第一書記。1982年3月在河內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機構作瞭較大調整,黎筍仍擔任第一書記直至1986年去世。1986年12月在河內舉行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對黨的領導班子和內外政策作瞭重大調整,選舉阮文靈任總書記,開始走上革新道路。1991年6月在河內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建設綱領》、《越南到2000年經濟–社會穩定與發展戰略》等綱領性文件,確立瞭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列主義和胡志明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深入推進革新的基本路線。大會選舉杜梅任總書記,阮文靈、范文同任顧問。1996年6月在河內舉行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越南進入工業化、現代化的新時期。1997年12月舉行八屆四中全會,選舉黎可漂任總書記。2001年在河內舉行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瞭建設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並提出走向21世紀的發展戰略與路線,選舉農德孟任總書記。2006年4月,召開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農德孟再次當選總書記。黨中央機關報為《人民報》,中央政治理論刊物為《共產主義》月刊(原名《學習》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