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越地方言、謠諺集。會稽(紹興)範寅輯。範寅,字嘯風,別號扁舟子。清末舉人,曾做會稽縣學教諭。除《越諺》外,還著有《玉鑒堂詩》、《湖雅》等。《越諺》初刻於光緒八年(1882),1932年重印。《越諺》正編分上、中、下3卷,所收資料分為語言、名物、音義3類,每類開頭有小序。下卷“附論”收鱉者寫的《論雅俗字》、《論墮貧》等關於文字學及越地民情、自然變易的短論5篇。書後又附《越諺諺啁語》2卷,為正編未刊資料的補充。上卷“語言”類輯錄諺語、俗語和民謠。分為“述古之諺”、“警世之諺”、“借喻之諺”等17組,其中“謠諑之諺”和“孩語孺歌之諺”二組中收民謠、兒歌46首。中卷“名物”類輯錄上天下地、鬼神人物、草木果蔬等的異名,以及關於技術、風俗的詞匯,分為“天部”、“地部”、“神祇”、“花草”、“技術”等24組。下卷“音義”類輯錄方言詞語,分為“一字六音”、“兩字並音”、“單辭隻義”、“發語語助”等8組。書中對所收諺語、民謠、方言詞語、事物名稱等大都加有小註,分別標明詞語的出典、含義、讀音、用法以及有關資料。清初記錄越中方言,毛奇齡《越語肯綮錄》側重在考證隋韻有與越語相發明之處,為越語找出本字。茹三樵《越言釋》側重在論今證古。《越諺》全以記錄口頭俗語為目的,對於方言、諺語,有一語即記一語,對於歌謠,也完全照口頭傳唱著錄,不避土音俗字。因此保存瞭越中方言、謠諺的第一手資料。

《越諺》封面(上海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