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琴傢。字道澈,號天池。南直隸常熟(今屬江蘇)人。其父為宰相,地位顯赫,本人也曾任邵武知府。嚴澂從陳星源學琴,並集合當時的善琴者組成“琴川琴社”。嚴澂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琴學中吸收瞭京城琴傢沈太韶的長處,正所謂“以沈之長,輔琴川之遺,亦以琴川之長,輔沈之遺”。他集各傢之精華創虞山派,形成“清、微、淡、遠”的琴風,頗為琴壇所推重。

  嚴澂是器樂派琴傢,認為“聲音之道微妙圓通,本於文而不盡於文,聲固精於文也”,因此古琴應作為獨奏樂器發展音樂自身的表現力,而不必借助於文辭。他批駁瞭當時濫填文辭的風氣,提出如果過分強調“取古文辭用一字當一聲”,“又取古曲隨一聲當一字”,則適為知音聲者捧腹耳。嚴氏的觀點雖過分絕對,但對抑制一度出現的琴歌濫制之風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當時很受重視,對以後琴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嚴澂所編的《松弦館琴譜》成書於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收曲28首,是虞山派的重要譜集,刊行後頗有影響,一度被琴界奉為正宗。是《四庫全書》所收的唯一明代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