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目熊科(Ursidae)動物的統稱。共6屬7種,或4屬7種,甚至6屬9種(含大熊貓、小熊貓),因分類觀點不同,屬種的數目各異。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非和南、北美洲。既有嚴格局限於北極地區的北極熊,亦有僅棲居熱帶、亞熱帶叢林的馬來熊棕熊分佈最廣,生活在北溫帶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和北美北部。體軀粗壯、肥碩,吻部較長,尾極短小,體長1.5~2米,體重重約100~400千克;四肢粗強有力,前、後肢均具5趾,蹠行性,以整個足掌著地而行。熊是食肉獸中雜食性的大型動物。常見種亞洲黑熊個體較小,俗稱狗熊。走路是側對步,同側的前後足一齊邁步,步行姿態搖擺,給人以笨拙的形象。熊類臼齒大而發達,咀嚼力強。棲息於山林中。取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和堅果,也到溪邊捕捉蛙、蟹和魚,掘食鼠類,掏取鳥卵,更喜舐食螞蟻,盜取蜂蜜,甚至襲擊小型鹿、羊或覓食腐屍。秋天身體肥胖,在皮下儲存的脂肪層厚達3~6厘米。熊類冬眠可稱為長期半睡眠,蟄伏洞內不食不動,新陳代謝降低,呼吸頻率減緩,而體溫不顯著下降。冬眠中若遇驚動,就能蘇醒,偶爾也出洞活動。冬眠洞穴位於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時間可持續4~5個月。懷孕的雌熊在冬眠洞內產仔,翌年出蟄時帶新生幼仔一起出洞。在中國東南各省,黑熊往往不冬眠。熊類除冬眠期外,無固定棲息場所。在非發情交配期,雌、雄皆單獨活動。熊類為動物園內代表性展覽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