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傢。生於廣東揭西,卒於北京。20世紀20~30年代曾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上海勞動大學。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社會科學傢聯盟黨團書記、中共上海局文化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武漢、重慶《新華日報》編輯,《群眾》週刊副主編。1940年後,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統戰委員會經濟組組長,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委員和《群眾》週刊編委。1949年後歷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員、統戰部部長,華東財委和上海市財委副主任、市工商局局長,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工商行行政管理局局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經濟研究所所長,汕頭大學校長等職,並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編輯委員會主任。許滌新從40年代起開始研究廣義政治經濟學,並探索中國社會經濟問題。50年代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認為價值規律在生產中不能為有計劃按比例規律所代替;在社會主義時期否定資產階級權利,必然會導致平均主義。80年代以來,他致力於人口問題和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倡議創立《生態經濟學》。主要著作有《中國經濟的道路》(1946)、《現代中國經濟教程》(1947)、《我國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分析》(1957)、《許滌新經濟文選》(1980)、《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問題》(1982)、《中國國民經濟的變革》(1982)、《廣義政治經濟學》(3卷,1984~1988年重寫本)、《生態經濟學探索》(1985)等。主編有《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3卷,1988)、《政治經濟學辭典》(3卷,197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