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順著溝槽或山坡下滑,引起雪體崩塌的現象。具有發生突然、速度快和崩塌量大的特點。經常造成人員傷亡、堵塞交通、破壞森林、埋沒廠礦、摧毀建築物等,是高寒山區自然災害之一。山坡坡度在30°~45°之間容易發生雪崩,大於50°隻有少量雪經常塌落,小於20°難以形成雪崩。降大雪,特別是連續大雪使雪層迅速加厚而失穩,易發生雪崩。隆冬低溫,雪層在表冷裏暖的溫度梯度長期作用下,雪粒霜化、內聚力下降,也易發生雪崩。春季回暖,雪面融化,融水下滲,使雪層變濕,強度下降,很容易易發生雪崩。按可能發生的時間,雪崩分為長年雪崩季節性雪崩。兩者之間的界線大致與雪線一致,以上為長年雪崩區,以下為季節性雪崩區。中國季節性雪崩主要分佈於青藏高原邊緣及鄰近山區。中國雪崩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開展公路雪崩調查、試驗和工程治理研究,在天山西部有中國科學院積雪和雪崩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