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美國經濟學傢R.M.索洛、澳大利亞經濟學傢T.W.斯旺、英國經濟學傢J.E.米德等運用新古典學派的邊際生產力、生產函數等基本概念,提出瞭一系列類似的經濟增長模型,統稱為新古典增長模型。這類模型是對哈樂德–多馬增長模型的一種發展。在哈樂德–多馬增長模型中,假設資本–產出比率是不變的,因而儲蓄率就決定瞭增長率。但由於由有效需求所決定的實際增長率很難與合意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一致,從而很難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索洛因此此把這種穩定增長途徑稱為 “刃鋒”經濟增長

  新古典增長模型改變瞭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中有關資本–產出比率不變的假設,以解決“刃鋒”的增長問題。這類模型假設:隻有資本與勞動兩種生產要素,但資本–勞動比率是可變的;規模收益不變,但資本或勞動的邊際生產力遞減;技術水平不變。這樣,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模型就可以通過調整資本和勞動的比例,實現各種資源都能夠充分利用的均衡增長。假定技術不變,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公式是:

G= aΔ L/ L+(1- aK/ K 式中 G為增長率;Δ L/ L和Δ K/ K分別為勞動增長率和資本增長率; a和(1- a)分別為勞動與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1- a)/ a即為資本–勞動的比率。這個公式說明:為瞭使實際增長率與合意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相一致,不僅可以通過勞動增長率(Δ L/ L)的變動,也可以通過資本增長率(Δ K/ K)即儲蓄率的變動,還可以通過資本–勞動比率的變動。資本–勞動比率的變動是通過市場機制的調節來實現的,即當資本的價格(利率)相對高於勞動的價格(工資率)時,就會減少資本的使用量,增加勞動的使用量,從而降低資本–勞動比率。反之,當資本的價格相對低於勞動的價格時,就會增加資本的使用量,減少勞動的使用量,從而提高資本–勞動比率。這樣,通過價格的調節就可以改變資本–勞動比率,即改變資本–產出比率,從而實現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

  如果存在技術進步,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表示為:G=aΔL/L+bΔK/K+TC。式中TC為由技術進步帶來的產出增長率。TC往往表示成一種時間趨勢,即TC=A(t),這裡t代表時間。這個公式表明:①經濟增長率是勞動增長率、資本增長率和技術增長率三者的加權平均之和。②資本–勞動比率是可變的,從而資本–產量比率也是可變的。③資本–勞動比率的改變是通過價格的調節來進行的。④技術進步直接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一個影響經濟增長的獨立因素,技術進步的直接貢獻率等於國民收入增長率與要素投入增長率的差異。此外,技術進步還通過影響勞動或者資本兩種要素間接地影響經濟增長率。技術的運用可以改變勞動或者資本的邊際生產力,進而提高勞動工資率或資本利潤率。

  新古典增長模型還根據邊際生產力原理說明瞭經濟增長中收入分配的變動: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一般情況是資本–產出比率提高,即生產中使用的資本量相對增加,而使用的勞動量相對減少。資本的相對增加引起資本的邊際生產力相對下降,而勞動的相對減少引起勞動的邊際生產力相對提高。由於收入分配由邊際生產力決定,所以,在經濟增長中,資本的收入(利潤率)相對下降,而勞動的收入(工資率)相對提高。從而,經濟增長使國民收入的分配發生瞭有利於勞動,而不利於資本的變動。

  新古典模型的均衡分析和哈羅德的“刃鋒”式均衡狀態之間,存在明顯的差別,新古典模型認為,①經濟系統有一種趨於穩定的內在力量,能夠實現穩定狀態的均衡。②勞動和資本之間具有完全的替代關系。其實,這兩點都是不符合現實的。經濟系統處於均衡狀態是偶然的,而處於非均衡才是常態。勞動和資本之間的替代作用雖然存在,但有一定的限度。

  

推薦書目

 多恩佈什 R, 費希爾 S. 宏觀經濟學. 李慶雲, 劉文忻, 譯. 6版.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