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代後期墓葬。位於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鄉。1989年發掘。是目前所知中國南方地區最大的一座商墓。年代大體相當於商代後期,即西元前13~前12世紀。出土文物豐富,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

圖1 立鹿四足大甗

>

  墓形和隨葬品 為長方形一棺一槨土坑墓,槨室長8.22米、寬3.6米。出土青銅器475件、玉器75件(不包括近千件玉珠、玉管等),以及陶器、原始瓷器、骨器等。青銅器大部分置於棺室與槨室之間,玉器集中於棺床范圍內,陶器主要放在槨室東部。青銅器數量之多、品類之全、造型之奇、紋飾之美、鑄工之精,為中國南方地區所僅見。種類有禮器、兵器、工具、農具和生活雜器等,而以兵器和生產工具數量最多。禮器主要有鼎、鬲、甗(圖1)、盤、豆、瓿、卣等,兵器有鉞、刀、矛、鏃、劍等,其中帶銎鉞、虎頭戈、梭形戈、短骹矛、寬刃劍、單翼鏃、鏤空鏃等為中原地區所不見。工具和農具有斧、錛、鑿、鏟、裁制刀、刻刀、鍤、耒、耜等,種類多樣,表明當時贛江流域已有較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其中不少器形為前所未見。玉器雕琢精細(圖2),禮器類有琮、璧、環、瑗、玦、璜,儀仗類有戈、矛、鏟,裝飾品和玉雕有鐲、蟬、蛙、魚形墜、項鏈、長管、串珠、水晶套環等,它們反映瞭古代南方先民高超的琢玉工藝水平。

圖2 側身羽人佩飾

  文化性質和考古價值 新幹商墓出土的青銅禮器在造型和裝飾風格上明顯受中原地區商文化的影響。但酒器較少,與中原地區青銅禮器的組合不盡相同。青銅兵器和工具則有濃鬱的地區特色。青銅器的紋飾和附飾,除有中原地區常見的獸面紋、夔龍紋、蟬紋和雲雷紋外,還有帶狀燕尾紋,並普遍使用虎的形象(圖3),這也顯示瞭地方特點。新幹商墓的發現表明,在三千多年前長江中遊的贛江流域,存在一個與中原殷商王朝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方國。墓主可能是這一方國的最高統治者或其親屬。新幹商墓的發現,是中國南方考古的重大突破,揭開瞭中國南方古代史研究的新篇章。

圖3 伏鳥雙尾虎

  

推薦書目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幹縣博物館. 新幹商代大墓.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