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評劇女演員,工青衣、花旦。原名楊淑敏。天津人。卒於江蘇常州。6歲從堂姐學京劇,13歲拜師改學評劇,一年後即在《點秋香》、《打狗勸夫》、《花為媒》、《杜十娘》等劇中擔任主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應聘至天橋萬盛軒演出。50年代初期,主演《劉巧兒》,從此聲譽鵲起。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評劇團。1953年入中國評劇院。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除演《劉巧兒》外,還演過《藝海深仇》、《志願軍的未婚妻》、《金沙沙江畔》、《祥林嫂》、《楊三姐告狀》、《花為媒》、《牛郎織女》、《乾坤帶》、《無雙傳》等膾炙人口的好戲。其中《劉巧兒》、《花為媒》分別於1956年和1964年攝制成影片,受到觀眾的歡迎。

  新鳳霞幼年學過京劇,以後又認真學習評劇前輩劉翠霞、白玉霜、愛蓮君等人的唱腔,同時學習大鼓、梆子、墜子、琴書等的演唱技巧,不斷豐富自己的唱腔。她還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在藝術上又得到很多當代名傢的指點,從而充實瞭美學、聲樂和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識。她同音樂工作者和琴師密切合作,創造瞭很多新的唱腔和板式,逐漸形成瞭自己的藝術風格。她的演唱清新甜潤,玲瓏婉轉,富有華彩,將傳統評劇女聲悲腔化為喜腔,塑造瞭新的婦女形象。她所創造的新的板式和唱腔如歡快的〔蜻蜓調〕、抒情的〔降香調〕、悲涼的〔送子調〕,特別是〔凡字大慢板〕和〔反調大慢板〕等,為豐富和發展評劇女腔作出瞭貢獻。晚年因左肢偏癱,不能重返舞臺,轉而以主要精力培養年輕一代演員,同時發憤寫作、繪畫。她拜齊白石為師,留下近百幅畫作,出版有《吳新鳳霞、吳祖光書畫集》等。她寫的回憶生活經歷和演劇生涯的散文小品,樸質真摯,別具風格。著有《新鳳霞回憶錄》等20餘種著作,並有英文譯本問世。

  1989年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1997年獲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頒發的華人藝術傢終身成就獎。是全國政協第六至八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