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民族主義政黨。新芬(Sinn Féin)原意為“我們自己”或“自助”。成立於1905年,領導人是《愛爾蘭人聯合會報》主編A.格裏菲思。建黨之初,黨員成分複雜,政見也較溫和。反對與英國妥協,主張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獨立;鼓吹隻需抵制英貨,斷絕與英國的來往,發展民族經濟,即可達到目的。

  1916年4月,新芬黨參與反英的復活節起義,遭到英國的殘酷鎮壓,有15位領導人被處死。但是,在1917年2月選選舉時,新芬黨在羅斯康芒郡選舉中獲得勝利。復活節起義的參與者É.de瓦勒拉(又稱德·瓦勒拉)出任主席,格裡菲思為副主席。在英國議會1918年12月選舉中,新芬黨取得空前勝利,在103個議席中取得73席。1919年1月,當選為英國議會議員的新芬黨人拒絕前往英國,在都柏林組成愛爾蘭國民議會。接著宣佈成立愛爾蘭共和國,建立各級政權,組建武裝“愛爾蘭共和軍”。英國拒絕承認愛爾蘭共和國。於是,爆發反英遊擊戰爭(1919~1921)。在此期間,愛爾蘭出現兩個政權。一個是英國的殖民政權,一個是新芬黨領導的革命政權。前者日益癱瘓,後者威望日增。

  1921年4月,英國自由黨人D.勞合·喬治組閣。6月被迫與新芬黨簽訂停戰協定。10月,雙方在倫敦舉行談判。12月6日,新芬黨代表格裡菲思和M.科林斯等與英國簽訂英愛條約,肢解瞭愛爾蘭。1922年1月7日,愛爾蘭國民議會審議這個條約,瓦勒拉拒絕接受,當議會以64票對57票通過這一條約時,瓦勒拉宣佈辭職。格裡菲思接替出任自由邦行政委員會主席,科林斯為總理。新芬黨於是分裂,愛爾蘭內戰(1922~1923)開始。不久,格裡菲思逝世,科林斯遇刺殞命,瓦勒拉另組自由黨。從此,新芬黨的領導作用日益降低,1961年大選中,新芬黨喪失在議會中的最後4個席位。

  1969年12月於都柏林舉行的“秘密”會議上,就尋求統一愛爾蘭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新芬黨再次分裂為正式派和臨時派。正式派主張用政治手段統一,於1977年另組新芬工人黨。臨時派主張用武力實現統一。1983年,G.亞當斯當選主席。70年代以來,以臨時派為政治代表的愛爾蘭共和軍不斷在北愛開展暴力恐怖活動。1994年8月臨時派宣佈停止暴力,並就南北統一問題同英國談判。1998年4月,英愛就北愛問題達成和平協議,選出有新芬黨參加的北愛議會。2007年1月28日,在黨內特別大會上通過投票決定新芬黨承認北愛爾蘭的警察和司法體系,為北愛各黨重組聯合政府、恢復地方自治掃清瞭重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