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末散文傢、詩人。字皋羽,晚號發子。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屬福建)。咸淳間試進士不第,慨然倡古文,作《宋鐃歌鼓吹曲》、《宋騎吹曲》上太常。德祐二年(1276),率鄉兵數百人投文天祥於延平,任諮議參軍。景炎二年(1277),以文天祥被俘,潛逃至浙東,寄居山陰王修竹傢。三年,元浮屠總統楊璉真伽盡發宋帝後陵墓,翱與唐玨、林景熙等密收遺骨,葬葬於蘭亭附近,作《冬青引別玉潛》一詩紀其事。其後往來於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與方鳳吳思齊鄧牧等結汐社。

  南宋之末,文體卑弱,翱所為詩文桀驁有奇氣,宋濂稱其詩直溯盛唐而上,卓有風人意味,“文尤嶄拔峭勁,雷電恍惚出入風雨中”,代表作有哭祭文天祥的《登西臺慟哭記》,慷慨悲歌,感人至深,有屈原《離騷》、《招魂》之意。其詩以歌行知名,“樂府諸體似李賀、張籍,近體出入(孟)郊、(賈)島間”(儲巏《弘治本發集引》),楊慎稱其詩“精致奇峭”,《鴻門宴》之作,“雖李賀復生,亦當心服”(《升庵詩話》卷十四)。代表作有《短歌行》、《花卿塚行》、《鐵如意》等,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最為矯健”(《柳亭詩話》卷二)。近體詩則沉痛含蓄,如《效孟郊體》、《西臺哭所思》、《過杭州故宮》、《書文山卷後》等,以濺血之筆,抒亡國之痛。唯其詩文多用隱語,如《冬青樹引》等篇,頗費索解。

  所著《金華遊錄》1卷,有《寶顏堂秘笈》本;《楚辭芳草譜》1卷,有《說郛》本;《發集》6卷、附錄1卷,有明弘治十四年刻本;《發集》10卷、遺集2卷、附《天地間集》1卷,有清康熙四十一年平湖陸氏刊本、《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