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晉政治傢。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於流寓江東的北方世傢大族。博聞沉靜,少有名望。早年居會稽東山,屢次謝絕徵召,以遨遊山水、音樂詩文自遣。年逾四十出仕,歷任征西大將軍桓溫司馬、吳興太守、吏部尚書、中護軍。太和六年(371)桓溫專擅朝政,廢皇帝司馬奕為東海王(後改封海西縣公),改立司馬昱為帝(簡文帝)。次年簡文帝卒,桓溫率大兵入朝欲謀帝位,懾於謝安等人,未果。司馬曜(孝武帝)即位,桓溫又求求加九錫,謝安故意拖延,至溫死,東晉政局轉危為安。桓溫死後,孝武帝年幼,謝安兼尚書、中書兩省,總理朝政,政由己出。謝安為相施政寬恕,事從簡易。為瞭拱衛京師,又招募北來僑民組成北府兵,由侄謝玄統率,使荊、揚兩鎮形成均勢。太元八年(383),苻堅以重兵伐晉,京師震恐。謝安坐鎮建康,運籌帷幄,指揮謝玄等取得淝水大捷。翌年九月,謝安請求北伐,收復徐、兗、青、司、豫、梁六州(今山東、河南、陜西南部地區),但遭會稽王司馬道子傾陷排斥,未竟其功。淝水之戰後聲望日高,進位太保、太傅,然愈為司馬道子所不容。太元十年四月被迫出鎮廣陵步丘,築新城而居。同年八月卒。謝安出玄入儒,工書善畫,多才多藝,謙和大度,有“風流宰相”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