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效用與經濟福利分析中,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或服務)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金額與實際支付的總金額之間的差額。就單位商品(或服務)而言,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取決於該商品的邊際效用,而由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隨著購買數量的增加而遞減。但在實際購買過程中,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市場均衡價格,並且消費者所購買的全部商品都按均衡價格成交。於是,在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總金額和實實際支付的總金額之間就產生瞭一個差額,這個差額就是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示意圖

  在幾何圖形中,消費者剩餘可以用消費者需求曲線以下、市場均衡價格線之上的面積表示。在圖中,與反需求函數相對應的需求曲線P=f(Q)上的每一點表示消費者購買每一單位商品時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所以,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總金額相當於圖中OAEQe的面積;但實際上,消費者按照均衡價格Pe購買的全部商品數量為Qe,實際支付的總金額相當於PeEQeO的面積。這兩塊面積的差額就是消費者剩餘,它相當於圖中APeE面積。

  消費者剩餘也可以用數學公式表示。令反需求函數為Pf(Q),則消費者剩餘為:

式中CS為消費者剩餘;等式右邊第一項表示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總金額;第二項表示消費者實際支付的總金額。

  采用類似方法,可以利用市場需求曲線求出整個市場的消費者剩餘。

  由於效用是消費者對商品的主觀心理評價,所以,消費者剩餘也是消費者的主觀心理感受,並不是消費者實際獲得的一筆金額。但由於消費者剩餘可以反映消費者通過購買和消費商品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的變化,故消費者剩餘通常作為分析社會福利變化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