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國民經濟結構中居民生活消費結構、特點、變動趨勢等的學科。

  學科簡史 有關消費經濟的論述,最早始於西方。但消費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社會生產技術和市場銷售方式出現的較大變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數量也在增加,由此向企業傢和經濟學傢提出瞭一個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即怎樣才能使生產更適應市場的需求,以減少商品滯銷,增加企業的贏利。同時在政府面前也也提出瞭這樣的問題,即怎樣避免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重演,怎樣按照J.M.凱恩斯的主張調節和穩定資本主義國傢的國民經濟。在這種形勢下,為瞭加強對消費和投資的預測與研究,消費經濟學開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展起來。50年代以後,出版瞭一批學術著作。

  研究對象 消費經濟學作為專業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以經濟領域中消費關系和消費力的矛盾作為考察對象,重點研究消費關系,包括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消費內部關系指人們在消費過程中的相互關系。人們在消費領域的不同利益,形成經濟生活中的消費關系,它包括集體消費與個人消費之間的關系、消費者與銷售者之間的關系、城鎮職工與農民之間的關系、體力勞動者與腦力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富裕戶與困難戶之間的關系等。消費外部關系指在社會再生產中,消費與生產、分配、交換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社會再生產中,任何環節出現循環障礙,都會延緩或堵塞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轉。消費是生產、分配、交換運轉的終點,消費的數量、質量、效果直接取決於前列環節的活動和結果,但作為終點的消費在下一循環中又是先導,決定著生產、分配和交換。它通過消費實踐的檢驗作出效果評價,向再生產傳遞調整與改善的信息,使新循環更加合理化,更富有滿足需求的效率。因此,消費既是生產、分配與交換的條件(提供勞動者),又是各環節運動的目的和動力。

  消費經濟學通過以下一些基本渠道和環節,闡明消費機能及其運動的規律性:①在消費與生產、分配、交換的內在聯系中,探討消費的性質、特點及其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的地位與作用。②從消費關系和消費力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中,探討消費者與消費資料、消費服務的矛盾運動和提高消費水平的途徑。③從消費內部的不同側面即消費需求、消費結構、消費水平、消費方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中,探討消費的運動形態和效果評價標準。④從消費需求、消費行為、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及其變動趨勢中,探討國傢的發展戰略、方針、政策、法令對消費的制約和指導作用。⑤對微觀的消費活動及其規律進行考察,研究並分析單個消費者、單個消費者傢庭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及其對社會生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