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從事生產和維持一定生活水準對物質資料的使用和耗費。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分為個人消費和生產消費。

  個人消費 人們為維持自身生存和發展對物質生活資料的佔有、使用和消耗。人維持生命、再生產勞動力、繁衍後代、享受人生和自由發展的過程。包括在吃、穿、用、行等物質生活方面的消費和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費;包括滿足個人需要的、成為個人佔有或享受對象的個個人消費;也包括以社會方式進行的個人消費,如對公共產品和公共福利的消費等。任何一種生產方式中,無論生產的直接目的如何,最終目的或一般目的都是為瞭滿足個人的消費需求。個人消費的范圍、水平均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隨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變化。

  生產消費 社會生產過程中,對所有生產要素的使用和耗費。或者說,是人作為生產者和勞動的主體要素,對生產資料(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使用和耗費。生產消費是同生產直接同一的雙重的消費:①勞動能力(體力和腦力)的消費。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自己能力的同時,也在生產行為中支出和消耗這種能力,這同自然的生殖同時是生命力的消耗完全一樣。②生產資料的消費。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被使用、被消費,重新分解為一般元素。其中,勞動資料的消費是逐漸的、可以保持原有的形態,但它的生命遲早要結束,最終總要被更新或替換;原料的消費不再保持原有的自然形態和特征。

  個人消費與生產消費的關系 它們是兩個不同的范疇,但二者具有同一性。特點:①就一般消費過程而言,個人消費和生產消費是兩個並存的消費過程,但消費的主體都是人或勞動者,消費的客體都是勞動產品,二者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②就各自的特殊性來說,兩種消費的主體、客體、目的和結果都是不同的。二者的區別在於:生產消費把產品當作勞動即活的個人發揮作用的勞動力的生活資料來消費,個人消費把產品當作活的個人的生活資料來消耗。因此,生產消費的結果是與消費者不同的產品,個人消費的產物是消費者本身。

  馬克思著重考察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消費。在這種生產方式中,在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現代市場經濟中,從表面上看,兩種消費都表現為工人的消費,但實際上,隻有在個人消費的場合才真正表現為工人自己的消費;而在生產消費中,則是資本的物化形式消費工人的勞動力。工人階級的消費,在絕對必需的限度內,隻是把資本用來交換勞動力的生活資料再轉化為可供資本重新剝削的勞動力。這種消費是資本傢最不可少的生產資料即工人本身的生產和再生產。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傢,工人的生活水平大大地和絕對地提高瞭,生產的文明程度也大大提高瞭,經濟關系本身也在一定限度內不斷調整;但是,隻要這種生產方式本身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個人消費和生產消費的基本關系就不會改變。

  消費與生產的關系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流通、消費4個環節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從根本上講,消費需求決定生產,離開消費,生產就失去瞭目的,而沒有目的的生產是不可能發展的。隻有消費,才能創造新的需求,創造生產的動力。隻有就消費受生產力的制約來說,生產才決定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