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各種食積證的方劑。以消食、化積、導滯、健脾等為主要作用,體現中醫治法中的“消法”。

  分類及組方結構 ①消食導滯劑。適用於食積內停證。癥見脘腹痞悶,噯腐吞酸,惡食嘔吐,腹痛泄瀉,舌苔厚膩,脈滑等。食積內停,容易阻滯氣機、生濕、化熱,故消食劑常以消食藥如山楂、神曲、萊菔子、麥芽等為主,配伍行氣、祛濕、清熱之品組方,代表方如保和丸等。若食積濕濕熱壅阻腸胃,腑氣不通,應以瀉下藥大黃或行氣導滯之木香、檳榔為主組方,尚需配伍清熱燥濕藥如黃連、黃芩、黃柏等,代表方如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等。②健脾消食劑。適用於脾虛食積證。癥見食少難消,脘腹痞滿,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常以消食藥如山楂、神曲、麥芽等配伍益氣健脾藥如人參、白術、山藥等組成消補兼施之劑,代表方如健脾丸、枳實消痞丸等。對於嗜酒中虛、濕傷脾胃者,則宜選解酒專藥葛花、神曲為主組方,尚需配伍滲利之品如豬苓、澤瀉以分消酒濕,代表方如葛花解酲湯等。③消積殺蟲療疳劑。適用於食積內停兼染蟲積、消化不良所致小兒疳積、形體消瘦、肚腹膨脹、青筋暴露、面色萎黃無華、精神不振或睡眠不寧、嗜食異物、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者。常以消食藥如神曲、麥芽與殺蟲藥使君子、檳榔等為主組方,代表方如肥兒丸等。

  使用註意事項 首先,辨有形實積之輕重緩急,正確使用瀉下劑與消食劑。瀉下劑攻逐急下,以湯劑居多,適用於病勢較急、積滯較重之食積證;消食劑漸消緩散,以丸劑為主,適用於病程較長、病勢較緩之食積證。若應瀉而用消,則病重藥輕、其病難愈;若應消而用瀉,則病輕藥重、易傷正氣、病反加重。其二,消食劑雖較瀉下劑緩和,但畢竟屬於攻伐之劑,故不宜久服,純虛無實者禁用。第三,服藥期間忌食油炸黏膩、生冷粗硬、不易消化的食物。